18号网

中国人均住房面积超41平方米,为何幸福感没有达到预期?

来源:编辑阿玲 时间:2022-06-24 16:11 阅读

国家统计局于近期公布了《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年鉴数据显示:我国家庭户人均居住面积达到41.76平方米,平均每户居住面积达到111.18平方米。从数据来看,我国人均住房面积很高,和发达国家几乎差不多,但是与之伴随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住房面积如此之高,百姓却几乎感受不到什么幸福感呢?

这种数据只有统计学意义,却没有现实意义,不能因表面数据而忽视国人的住房压力。

中国人均住房面积超41平方米

首先,中国人均住房面积虽然“超41平方米”,但这个比例是农村带动了平均数。农村的农民房占地面积大,除去农村,城市家庭人均居住面积为36.52平方米。

其次,该数据属于理想化平均数据,难以真实反映出中低收入人群的居住水平。现实中,有不少人拥有多套房,而与此相对应的是,也有不少人买不起房。这样的情况如同一个比喻——左脚泡在100度的开水中,右脚泡在0度的冷水里,能说自己在泡50度的舒适温度吗?我国每户人均资产达134.4万元,但这能说明什么?人均资产如此之高,却仍有6亿人左右的低收入群体,他们的月收入不到1000元。这样的平均数据很难反映出中低收入群体的居住水平。

为什么平均住房面积这么高,百姓却感受不到什么幸福感?

第一、城镇化。

我国的问题在于:城市在狂飙突进式发展,但城市却在凋零。农村中有许多老人留守着,他们独守着一片巨大的自建空屋,但是幸福感全无,独剩寂寞;而热门城市中人潮汹涌,许多人背井离乡独自打拼,背负着难以想象的压力,居住在租来的狭小单间中,这样的生活有幸福感吗?欧美国家几乎结束了全面城镇化,城市与乡村没有那么大的鸿沟,居民呈现出一种“有根性”,即他们房子在哪,工作就在哪,生活也在哪。但我国完全不同,我国城镇化并不彻底,虽然消除了绝对贫困,但阶层差距依旧很大,未来仍将继续扩大。

第二、人口流动性。

人口流动性与城镇化相辅相成,刚刚已经说过,我国的城镇化处于一种“畸形”状态,导致我国的人口大多是流动的:人户分离者达4.93亿,流动人口占总人口的3.76亿。许多人老家有房子,但老家没有好工作,所以只能去大城市发展,可大城市有工作却没有房子……造成的结局便是农村和县城闲置了无数房屋,大城市里却充满了蜗居的租房客。

第三、投资客的扰乱。

人均面积的背后,还有无数房源是被投资客买去的,在曾经房地产的20年大牛市中,房子被一炒再炒,房子甚至一度失去了原本的居住属性,一切都以利益为主导,金融属性至上。构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初衷应该是满足广大群众的居住需求,而不应该放任投机炒作,房子被炒成天价,人均面积也傲视全球,这样的现状不值得我们骄傲!

第四、炒房后的泡沫。

我国人口现今呈现出一种倒金字塔式结构,主要原因在于住房人均面积已经逐渐接近饱和——80后买房者要比70后的少,90后的买房者要比80后的少,而00后的买房者又比90后的少,一面在于房价太高买不起,另一面在于不需要买房子,只从上一代继承就够了。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房地产发展最长超百年时间,但我国的房地产发展仅有20余年,可谓“先天不足、后天畸形”,房屋质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曾经那20年的大牛市早已不复存在了。除去热门城市,那些冷门城市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空房成片,泡沫肉眼可见。

泡沫之下,谈何幸福感?

中国住房不仅需要解决“有”,还有解决“优”。

分析住房问题,除了看绝对值以外,还要更多看就业生活地点和住房供给之间是否匹配。只谈平均而不想办法去改善弱势群体的居住环境,房地产政策就是失效的。公共政策要以人为本、平衡发展,而不是想方设法地食利阶层。

从全局来看,我国住房需求在人均面积上已经逐渐接近饱和,如此,未来要以改善型市场为主导,即中心不仅仅需要解决“有”,还需要解决“优”。

先说“有”——对于人均居住面积,我们应该清醒认识到:唯有想办法平抑房价,从严打击炒房、抑制投资,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满足民众的普遍住房需求。只有民众的普遍住房需求得到保障,人均居住面积才是民众获得感的最佳体现。在这一过程中要确保以人为本与平衡发展,大量外来家庭的初次置业问题需要得以保障。

再说“优”——优即改善,一方面是向大改,而是向好改,不论是质量、外观、功能还是服务都需提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未来的房屋决不可能仅满足“住”这一个需求。

我国未来的住房市场是一个既重数量、也重质量的市场,前方有无数的考验在等待。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必将上下而求索。

数据显示,我国家庭户人均居住面积达到41.76平方米,平均每户居住面积达到111.18平方米。我国城市家庭人均居住面积为36.52平方米。分区域看,广东城市家庭人均居住面积不足30平方米。

需要说明的是,我国的户口分为家庭户、集体户。其中,家庭户占据绝大多数。因此,家庭户的居住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居民的居住情况。

人均住房面积41.76平方米这一数据,包括城市、镇和农村的家庭。由于我国城乡居住面积差异大,通常而言,农村、小城镇的人均居住面积要远大于城市。

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对第一财经分析,从全国人均居住面积看,41.76平方米的人均住面积已经不低,但这并不是说个人实际在工作地和生活地的居住面积也能达到这个水平。尤其是在城市的流动人口中,有人在老家有住房,可能住房面积还不低,但这些房子是空置的,他们在实际工作地,没有住房,只能租房。这就造成了我国居民在居住方面结构性不均衡的情况。

因此,城市的居住数据更值得关注。根据上述年鉴,2020年我国城市家庭平均每户住房面积是92.17平方米。不过,地区之间的差异也很大。共有12个省份的户均居住面积超过了100平方米,其中,三个省份户均居住面积超过了110平方米;在榜尾端,共有6个省份的户均居住面积低于80平方米,分别是广东、上海、黑龙江、北京、辽宁、吉林。

由于各个地区家庭结构的差异,户均人数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各地的城市人均居住面积数据更能直接反映各地居民的居住情况。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城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6.52平方米。

分省份来看,共有7个省份的城市家庭人均居住面积超过40平方米,分别是西藏、河南、湖南、湖北、云南、青海和江苏。其中,排名前六的省份均位于中西部地区。东部沿海省份中,人均居住面积最高的是江苏,位居全国第七。城市家庭人均居住面积居后三位的分别是广东、上海和海南,全部位于南方地区。其中,广东城市家庭人均居住面积仅为29.59平方米,是全国唯一一个城市家庭人均居住面积低于30平方米的省份。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牛凤瑞对第一财经分析,分析住房问题,除了看绝对值以外,还要更多看就业生活地点和住房供给之间是否匹配。在一些人口减少、收缩的城市,人口流失,人口流动比较容易,房子却不能跟着人走;在人口流入地,人口大规模集聚,但建房子需要过程,加上受制于土地指标等因素影响,大城市住房一直比较紧张,人房矛盾突出,推动房价上涨。

根据七人普数据,广东流入的人口达到2962万,在全国各省份中遥遥领先,占全国跨省流动人口的23.7%。这些跨省流入的人口中,主要流向珠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不仅吸引了省外人口流入,也吸引了省内粤东西北地区大量人口流入。东莞、深圳的外来人口甚至远超户籍人口。然而,像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受制于自然地理条件等各种因素,土地供应和住房供应一直较为紧张。

《中国统计年鉴2021》35个主要城市历年楼市销售数据发现,从2002年到2021年的19年间,深圳的住宅销售面积合计10652万平方米,在35个重点城市中仅位居第26,仅相当于同期重庆的15.6%,成都的26.8%,上海的27.4%,武汉的35%,郑州的38%。若以单套100平方米计算,相当于19年间仅新增了106.5万套住宅,与庞大的居住需求相比,缺口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