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号网

露营是真享受还是“伪精致”? 帐篷退去一片狼藉不必盲目跟风!

来源:m18cc 时间:2022-05-19 06:18 阅读

广西其林水库,建于20世纪50年代,四面环山、风景秀丽,结果过了个“五一”,就大变样——垃圾成堆、草地被烧得秃噜皮,连牛都快找不到下脚的地方,哪个人见了,心脏不痛得嗷嗷叫?

是的,地球人都知道露营火了。但与此同时,环保主义者也火了,发火的火。老艺术家这次也忍不住先亮观点:不把垃圾带走,求你别去露营了。

露营是真享受还是“伪精致”?

露营上热搜,一半靠垃圾。此事件网友们也是议论纷纷。

有网友表示:露营是享受独处或者是三五好友一次的静谧时光,人多或者说单纯是为了摆拍发朋友圈和社交平台,就失去露营的意义了。

还有网友表示:垃圾满地这类的问题单靠国民的自觉是很难得到彻底解决的,建议在一些人们的地方由政府统一管理收取清洁费,离开时如果没有产生垃圾就全额返还。

在帮瓜看来,露营这件事本身没有错,不论是“真享受”,还是“假精致”,都是个人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无可厚非。但在露营结束后,把垃圾清理干净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有一句话我很喜欢,也特别赞同:把你走过的路、到过的地方,保持如同无人到访。

帮瓜呼吁:请把大自然还给大自然,人类知识大自然的一个过客,一定不要破坏了他完本的美好!

这座水库占地300多亩,早年因水位下降,大片库区变成草地,本是“水库淹没区,险地请勿入”,更别提露营了。而警示牌也写着:严禁在水库钓鱼、烧烤和乱扔垃圾。结果倒好,逼得管理处最终挖断了道路,阻止人们前来露营。

你是诗和远方了,留下草地独自凉凉。

露营从来就不是“伪精致”的工具。自露营19世纪后迅速发展以来,它就承载了人类对远方美好的想象,但却不包括垃圾。

01魔幻新闻,大半在露营

说个可怕的数据,截至2022年5月5日,某红书上与露营相关的笔记已超过58万条。哪怕再宅的人,也能在朋友圈收获“云露营”。人们不是在搭帐篷,就是在搭帐篷的路上,更有人形容:“公园里的露营比大学澡堂还挤。”可当帐篷褪去,留下的是一地狼藉。

5月6日,广东阳江山坪风车山本该风和日丽、草长莺飞,可等摄影发烧友去到却傻了眼:木板、垫子、纸皮箱、塑料袋齐齐在山顶凌乱,知道就是露营,不知道的还以为是逃难。幸好“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一个快递箱暴露了露营者的电话。

不料打过去,该游客却辩称:“天气突变,走得匆忙,打算5月8日天气好再回来收拾。”好家伙,老艺术家寻思着,要是天气突变,这些垃圾不得飞满山头?看来你们是要等垃圾们“离家出走”,再通山去捡,好锻炼身体是吧。

无独有偶,“五一”过后的湖南湘西泸溪刘家滩也很忙——忙着烧垃圾。在网友发布的视频里,只见一堆堆垃圾在风景如画的刘家滩焚烧,留下了秃噜皮的草地。

看了刘家滩有多美,心就有多痛。刘家滩村,隶属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坐落在沅水河畔,充满湘西风情。村民本该与高山、流水、湘西吊脚楼和土家黑猪相伴,可没想到只有发出阵阵恶臭的垃圾与他们终日为伍。

同样遭此待遇的,还有广东惠州高洋尾海滩和广西玉林樟木河滩,星星点点的垃圾布满现场。对远郊野外下手也就罢了,他们甚至连城市公园都不放过,杭州钱塘江的公园日产垃圾竟达到3吨,南京滨江公园的草坪因露营失火。

老艺术家也纳闷,从哪来的这么多垃圾?一看,整明白了,现在时兴的可是“搬家式露营”。何谓“搬家式露营”?不是帐篷一支、野餐布一摆就完事,而是在大自然里起居生活。

这样的难度可想而知,为了能在大自然里活得舒坦,他们恨不得把家搬来:什么卡式炉、蛋卷桌、氛围灯、投影仪只是基本操作,高阶玩家已经往手作、咖啡机、烘焙机、移动洗澡堂、折叠马桶上卷,这样一趟操作下来,垃圾能少就怪了。

不知从何时开始,露营圈早已形成一条心照不宣的“鄙视链”:做饭的鄙视点外卖的、过夜的鄙视不过夜的、装备好的鄙视装备差的……1.7万元的帐篷、2000元的折叠椅、500多块的休闲毯,好像没有这些都不好意思出门。

人们在比拼中迷失自我,早已把露营的意义抛却。露营把大自然的诗和远方送到眼前,可不是让你报以垃圾的。

02人们因何露营

如果不算人类祖先为了从荒野中生存下来而搭建的印第安圆锥形帐篷,真正意义上的“露营”要追溯到19世纪。

据称,“露营(camping)”一词灵感来自于美国军事营地。但撇开这重含义,露营本来就是为了风和自由存在的。

1853年,一个名叫托马斯·海勒姆·霍尔德(Thomas Hiram Holding)的英国人乘坐一列货车穿越美国大草原,1900公里、沿途不间断的露营令他对大自然风光充满神往。自此,他对露营的热爱一发不可收拾,又以独木舟和自行车为交通工具在美国和苏格兰高地进行一系列的露营旅行,并于1908年出版了一本凝结了自己一生的露营经验和心血的《露营者手册》。

此书一出,立马风靡整个英国。在维多利亚时代晚期,欧洲贵族的男男女女兴起一股“游船热”,他们乘船而上,在河岸两旁找高地露营,这被认为是“现代露营”的雏形,霍尔德由此也被认定是“英国乃至整个欧洲的现代露营之父”。

几乎在同一时期,美国人威廉·亨利·哈里森·默里(William Henry Harrison Murray) 也同样通过露营找到自己的“诗与远方”。他毕业于耶鲁,于1864年夏天在美国纽约州北部的阿迪朗达克山脉进行了一次露营旅行。在最开始,他只是习惯写点什么,但5年后便出版了一本以“露营”为主题的《荒野历险记》,自此,“露营即休闲”的理念正式在美国确立。

据统计,在默里这本书出版的那一年(1869年),阿迪朗达克山脉的夏季游客只有3000人。但在30年后的世纪之交,阿迪朗达克山脉每年夏天前来露营的游客已经达到25000名。

美国野营杂志《The Dyrt Magazine》在《美国休闲露营简史》一文中指出,除了大萧条和二次世界大战之外,美国人都对露营表现出分外的狂热,这种逃离工业、逃离城市、重归大自然的生活方式在美国成为主流,汽车的发明更为露营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到1930年,全美国的露营人数已经超过300万人。

到了2019年,美国有超过62%的家庭(总共7880万户)每年至少露营一次。

疫情让人们失去旅行,但人类对大自然的渴望不会消失。于是,“露营”这种能在周边亲近大自然的旅游方式开始在中国风靡起来,没人能拒绝一拉开帐篷便见森林的瞬间。英国最著名的环保主义者戴维·贝拉米称露营是“生物多样性的绿洲”,由此可见,他认为露营是人类到大自然做客的一种方式,是一种环保的度假行为。

可是,当露营孜孜不倦地把人类从钢筋森林转移到大自然的怀抱时,人们好像已经忘记了自己的客人身份。

03无痕露营,真没那么难

当然,把“垃圾留给自然”的这类返祖行为并不止在我们国家发生,它好像就是每个露营地的“顽疾”。

就在去年的复活节假期,距离澳大利亚墨尔本仅一个小时车程的奥特威国家公园被形容为“眼前的垃圾像长城”。大洋路海岸和公园管理局也估计,游客平均每天在 Lorne(罗恩,澳大利亚城市) 留下大约 10 袋垃圾,外加各种硬垃圾。

英国、德国同样逃不过这种命运。2020年,英格兰林业局特地允许在诺森伯兰郡设置4个露营点,结果垃圾成山。参加清理工作的林业局员工珍尼佛称:“这就像一枚炸弹击中了露营许可地——8顶帐篷、16把椅子、8个睡袋、1张羽绒被、枕头和超过100个空酒瓶。”

在国外,这种行为被人们称为“苍蝇露营(fly camping)”。一经发现,露营者可能会面临罚款或者监禁的处罚。

其实早在19世纪初,就已经有人关注户外活动对红杉植被的影响,只是当时的户外活动并不十分流行。等到20世纪60年代,“户外露营”呈爆炸式增长,人们开始关注公园、河流、荒野地区的承载能力并限制使用。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林业署开始提倡无痕旅游(No Trace Travel)的概念 ,到20世纪90年代,正式归纳为“无痕山林(Leave No Trace)”。

“无痕山林”的概念可以被延伸为“无痕露营”,在2011年被引入中国。但难以置信的是,距离这一理念被引入已经过去11年,还有不少人表示从未听说。

“无痕露营”包括7个原则:事先充分的规划与准备;在能承受的地点旅游及宿营;适当地处理垃圾;勿取走自然中的任何资源与物件;降低营火对自然的影响;尊重野外生物;尊重其他旅行者的权益。

其中在“适当地处理垃圾”中就有一条原则:把你走过的路、到过的地方,保持如同无人到访。勿留下任何人类的影响,移走你曾待过的所有痕迹。

如果你有食物残渣,请用密封袋装好并带走,若然留下,对动物误食和草地都是一种伤害;避免为了拍照好看的过度包装,减少铝罐、锡罐和玻璃瓶的使用;如果不得已使用明火,请用远离草地的炊具代替营火,避免烧焦草地。

另外,还需降低噪音对大自然的影响;选择坚固的地面露营,避免去脆弱、难以恢复的地表露营;选择正规、有资质的露营地,避免去荒芜的山野丛林。

这才是人类在大自然里做客应有的礼仪和态度,如果做不到,请别去露营(我们可不想在大自然面前丢脸)。如果你还想做点什么,请转发这篇文章,让每个人学会露营的“规矩”。

精致露营不必盲目跟风,量“需”而入灵活规划 享受更适合自己的露营。

随着夏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走出钢筋水泥的城市,到郊外去拥抱自然、休闲度假,“帐篷一族”也像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各大郊野公园以及河道两岸。在户外产品市场,人们的露营消费也开始越来越“卷”,天幕、卡式炉等各种所谓“精致露营”的装备迅速成为网红,遗憾的是很多消费者发现盲目跟风买来的设备,自己不一定真的需要。

“没有天幕的露营是没有灵魂的”“这款日本的卡式炉绝对是天花板般的存在”“便携式咖啡滤杯绝对能给你一个精致的露营”……在各大短视频平台上,带货博主纷纷抓住夏日露营这个流量风口疯狂地给消费者“种草”。在一家医药企业工作的马女士最近迷上了“精致露营”,她向记者展示自己周末“精致露营”时发的朋友圈,夏日里艳阳高照,微风徐来,几个闺蜜在天幕下优雅地坐在格子布铺好的野餐桌前,喝着鲜煮咖啡……“这可是一条价值上千元的朋友圈,而且准备两小时,享受十分钟!”提到准备“精致露营”的过程,马女士坦言,为了实现照片里的画面,她和闺蜜先后买了手推车、天幕、卡式炉、咖啡滤杯等十几件设备,花费一千多元。除了经济上的支出,劳神费力也让马女士记忆犹新,很多郊野公园为了避免火灾隐患和保护生态环境,不允许烧烤或者使用卡式炉等明火,因此马女士和闺蜜“精致露营”里的鲜煮咖啡是更换了两次根据地才得以实现,有了这次经验后,大家一致表示下次在店里买好鲜煮咖啡直接带到营地更好。时间方面,马女士和闺蜜一行4人上午11点左右到达营地直至下午3点多离开,但是搬运设备、搭建帐篷布置餐桌等就用了一个多小时,其中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较难上手的天幕搭建上,组装卡式炉和便携式咖啡滤杯也占据了不少休闲的时光,再去掉离开前收拾装备的时间,真正安静下来能够享受下午茶拍照打卡的只有不到一半的时间。

对此,代理户外品牌的徐经理坦言,“精致露营”的确是时下非常流行的休闲放松方式,但大部分消费者脑海里所谓“精致露营”的画面都是朋友圈、短视频网站和带货主播们传播的统一模版,实际上真正的“精致露营”代表的是一种生活态度,不是必须有天幕,也不是必须喝咖啡才叫精致。以天幕为例,天幕更适合野外湖边、海边等一些缺少遮阳条件的位置,而如今市区和郊区很多公园的园林设计中,留有高大的树木形成的树林区,可以形成天然的遮阳环境,无论是休闲的自由度还是拍照打卡的光线条件,都要优于人造的天幕。因此,建议市民和游客在“精致露营”时,可以根据自身爱好和场地条件灵活调整,规划出更适合自己的“精致露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