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号网

香港维他奶半年利润大跌95% 网友: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来源:18号周五 时间:2023-01-10 15:06 阅读

近日,港股上市公司,维他奶国际发布2022财年中报。报告期内,维他奶国际实现收入36.04亿港元,较上年同期回落18.28%;净利润仅3280.4万港元,较上年同期回落95%,基本每股收益为0.03港元。公告也给出了业绩下滑这么严重的解释。维他奶国际称,虽然于其他多个市场的业务仍有稳健增长,然而于内地的销售及溢利却因销售下滑而受到严重影响。中国内地市场一直是维他奶最大营收来源,占比超过63%。但内地市场的跌幅也最为严重,营收仅为去年同期31.68亿元的71.78%。除此之外,新冠肺炎疫情逐渐受控,政府减少提供有关疫情的补贴,同时公司恢复了去年于疫情下减少的广告和推广支出等。从公告可以看出,维他奶在中国内地的收入减少了30%。 据港媒报道,香港维他奶集团公布截至今年9月底止中期业绩,公司收入为36.04亿港元,较上年同期回落18.28%;净利润为3280.4万港元,较上年同期回落95%。集团不派中期息,原因是由于业绩不理想,需要优先恢复中国内地业务的表现。A股市场主要指数继续窄幅波动,但盘中仍有许多亮点。在A股方面,许多快递物流库存集体上涨,申通快递F和韵达股份的每日涨停板为H.韵达股份.D.21行业的消费电子行业大幅走强。

香港维他奶半年利润大跌95% 网友: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消费电子板块大幅走强,市值超过1800亿元的领先消费者电子产品行业歌尔L飙升了9%以上盘中。

阿里巴巴港股暴跌超过10%,京东集团港股一度飙升6%以上;其他港股科技股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

也就是说,上市公司控股公司股东被提起诉讼,股票债券受到影响均暴跌,其股价涨停,可转换债务在盘中暴跌20%.A上市公司为840.0408。

ChiN上证x深指数和科创50指数小幅上涨,最近两项主要指标走势相对强劲。

快递领先的顺丰控股在盘中一度上涨超过6%。

基于政策稳定+领先的挺价+资本减亏,我们对电商快车在中期业绩中表现良好;华泰证券认为旺季提价+成本优化以及21世纪第四季度的利润可持续性。

除了快递物流股外,其他市场热点相对分散。

消费电子领先的歌尔股价在盘中飙升超过9%,目前市值已突破1800亿元;另一只龙头股票立讯精密_02475也一度上涨了7%以上。

此外,白酒股今天也大幅反弹,两家主要的领导者五粮液和贵州茅台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港股市场大幅下跌,恒生指数盘中跌至2%。

市场数据显示,阿里巴巴港股今天上午低开。

阿里巴巴于11月18日披露至2017年9月底的季度业绩。

根据11月18日发布的公告,201年第三季度的收入为2元人民币和187亿人民币(339亿美元),比2020年第三季度增加25.5%.2030年第三季度服务收入为327亿元人民币。

就利润而言,第一季度和第三季度的营业利润为26亿元人民币和4亿美元,而去年同期为44亿元人民币。

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被提起诉讼,股价跌停可转换债券一度暴跌20%。

早上市场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地方,即上市公司控股东被立案后其股票债券暴跌,其中包括股价的涨停。

11月25日,维他奶国际公司发布了过去六个月的业绩。截止到2021年9月30日的前六个月,维他奶公司收入下降18%,对应的净利润下降95%;净利润仅仅3280万港币,作为对比,去年同期净利润6.7亿港元,前年同期净利润5.3亿港元。也因为净利润大幅下滑,公司取消了中期股息。#维他奶#

业务的高增长戛然而止,始于今年7月份初:7月1日一位维他奶公司员工在铜锣湾袭警,维他奶公司内部通告则是“我们怀着沉重心情通知各位,XXX于2021年7月1日傍晚发生于铜锣湾的事件中不幸逝世。本公司向XXX的家人致以最深切的慰问。”

这份奇葩通告,屁股歪得很,挑战最基本的法律和道德底线。引起全国消费者不满,商品下架、明星解约,公司股价也因为业务的不确定性连续大跌。

日资大股东的增持

维他奶公司股价大跌,国内民意汹涌的时候,日资大股东增持以实际行动做支持。7月5日股东Mitsubishi UFJ耗资1亿增持410万股,持股数量增加到16.29%,此后数月再数次增持到持股17.14%。

Mitsubishi UFJ是日本的财阀三菱金融集团,在它主动站出来增持之前,我们一直不知道维他奶的大股东是日资。此前维他奶公司一直宣传,公司的创始人罗桂祥是“爱国商人”。

罗桂祥先生肯定是实业救国的爱国商人,但公司的现在无疑变了味,二代三代忘却了老爷子的初心,却还不忘消费老爷子的影响力。

内地业务的重要性

日资大股东可以在二级市场增持表示态度,但对公司的发展和股价帮助很小,维他奶公司在日本几乎没有任何销售量。维他奶最大也是增长最快的市场在内地。

去年半年报,公司在内地、香港、澳洲新西兰、新加坡的销售额分别为32亿港元、10亿港元、2.4亿港元、0.6亿港元。

今年半年报,公司在内地、香港、澳洲新西兰、新加坡的销售额分别为23亿港元、10亿港元、3亿港元、0.6亿港元。

内地业务销售额下降了近30%,较去年减少了9亿港元。其他任何一个区域都没法弥补,更何况其他区域发展也一般。

产品老化叠加危机

对于内地业务,在半年度业绩披露报告中管理层较为乐观,判断“内地业务将在下一个财政年度重拾增长势头及恢复盈利增长。”

确实,产品重新上架对公司来说是好事。几个星期前我们搜索主要电商平台,还有一家头部电商没有上架维他奶公司的产品,今天查询所有头部电商都已经重新上架。

但当下国内饮料市场好产品层出不穷,新产品、新设计、新概念同老品牌激烈竞争。维他奶拳头产品维他柠檬茶含糖量太高,不符合现在“养生”潮流;无糖产品则口味寡淡。

产品老化的时候叠加负面舆情,继续依靠综艺、广告提高曝光度的营销方式也充满挑战。靠什么重新恢复增长势头呢?如果一开始诚恳道歉并整改,何至于此呢。

11月25日,维他奶公布了2021/2022财年前六个月的最新业绩报:公司净利润3280.4万港元,同比暴跌95.1%。其中,占比超六成、“最大收入来源”的中国内地业务拉垮整个业绩:亏损3300万港元,而去年同期溢利为7.43亿港元。对于这样一份成绩单,维他奶方面表示期望于2022年恢复可持续增长。但业内人士远没有这么乐观:产品推陈出新的乏力、北方布局的缺失等等因素都让维他奶“不是那么的有盼头”。

首次不派息

上个月,维他奶曾在盈利警告公告中披露预计在夏天旺季的销售损失将对上半财年收入和盈利产生重大影响,最新业绩报一如预期呈下降态势。

报告期内,维他奶实现收入36.04亿港元,同比下降18.3%;毛利17.27亿港元,同比下降28.3%,毛利率由上年同期的55%跌至48%;公司净利润3280.4万港元,同比下降95.1%。

中国内地业务表现不佳成为维他奶业绩困境的主因。业绩报称:“经营溢利下降 95%,主要是由于中国内地的销售下滑;加上 2019年新冠疫情逐渐受控,政府减少提供有关疫情的补贴,同时我们恢复去年于疫情下减少的广告和推广支出等。”

据维他奶方面介绍,业绩期内,香港、澳洲及新西兰以及新加坡的业务录得稳健增长,中国内地的销售及溢利却因销售下滑而受到严重影响,已于8月6日发布于盈利警告公告内。

“整个7月,中国内地不同销售渠道均发生产品下架的情况。尽管产品逐渐在部份渠道开始重新上架,但预计在夏天旺季的销售损失将对上半财年收入和盈利产生重大影响。”此前盈利警告公告披露。

内地业务下滑幅度几何?数据显示,报告期内维他奶在中国内地业务亏损3300万港元,而去年同期溢利为7.43亿港元。

维他奶在公告中表示,由于业绩不理想,以及须要优先恢复中国内地业务的表现,董事会宣布不派发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之中期股息。据悉,这是维他奶自上市以来首次不派中期息。有业内人士称,此前维他奶虽然股息率不算高,但胜在派息够稳定。

公开资料显示,维他奶由创始人罗桂祥于1940年在香港创立,1994年3月正式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同年在深圳新建的厂房正式投产运营。截至目前,维他奶旗下产品已销往全球近40个市场。

历年财报显示,维他奶在内地市场营收逐年递增,目前仍是维他奶集团占比最大的收入来源,超过六成。最新召开的业绩会上,维他奶国际集团行政总裁陆博涛表示:中国内地是维他奶最重要市场,其中有超过10%电商收入来自中国内地。

失利的一年

上半财年“不好看”的业绩发布后,资本市场也以下挫反馈:11月26日截至发稿,维他奶跌5%,报17.48港元,成交额2103.55万港元。

在此之前,券商已持审慎态度。国泰君安证券(香港)曾于9月发布公告称,“我们估计短期内,其全国化扩张将会放缓。维他奶股价在7月份和8月份的大幅下跌已基本反映了市场对其业务风险的担忧,但当前的估值仍不够吸引。我们维持‘中性’的投资评级。”

截至今年9月30日,在2021/2022财年前六个月的报告期内,维他奶在内地市场的日子显然不太平。

对于业绩报中体现的“失去的7月”,原因已是人尽皆知:曾因不当言论被多地下架,舆论风波连带公司股价持续下跌,截至7月19日晚收盘,维他奶市值为259.38亿港元,蒸发了54.44亿港元。

7月的负面风波的影响,维他奶方面也在业绩发布会中称,随着9月份维他奶产品在中国市场恢复上架后,内地市场收入正按月“稳步复苏”,10月至11月都维持恢复势头。陆博涛也表示,配合推出新产品和推广活动,有信心到新年可保持“明显改善”。但维他奶一中层员工却没这么乐观,向有关媒体称,过去一段时间他所在的区域销售额下滑幅度在七成左右,个人推测维他奶大陆地区的整体销售情况要完全恢复至正常水平,可能需要3年时间。

维他奶的产品质量问题、经营渠道问题也常见于公开报道。

据海关总署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发布的信息,今年4、5月份已有12批次维他奶产品抽检不合格。“5月全国未准入境食品信息”中,相关产品被拒入境原因为“超范围使用营养强化剂D-泛酸钙”。10月末,维他奶因拖欠经销商费用而被告上法庭。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维他奶公司应支付原告山东御斋市场费用合计18万余元。

据《消费钛度》了解,新财年业绩遇挫前,维他奶的颓势已经显现。数据显示,2018财年维他奶实现净利润5.86亿港元,同比下滑5%,这是该公司六年来首次出现净利润下滑。2020财年维他奶实现净利润5.36亿港元,同比下滑23%。

内地市场失利,但持续加码内地产能成为维他奶的新举措。10月,维他奶首次对外发布了总投资逾10亿元的东莞工厂。陆博涛介绍称,东莞工厂是维他奶生产规模最大、投资额最高的运营中心,还视其为公司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需要时间”

展望未来业务,维他奶在业绩报中称在产品创新、产能等方面充满信心。业绩报显示:“尽管本集团的增长势头因中国内地业务的夏季销售额下降以及受到2019年新冠疫情影响而短暂受阻,但我们对中国内地业务的复苏、本集团的长远前景、有利的市场环境及消费趋势、本集团的市场定位及产品创新、产能以及即将于2022年推出的创新产品等仍然充满信心。”

对于内地市场板块,维他奶称将继续全面加速重启广告及店内宣传活动,推动成功的核心产品组合,以及今年推出的创新产品,包括VITAOAT燕麦奶及维他气泡柠檬茶等,从而加速复苏发展,期望于2022年恢复可持续增长。

《消费钛度》向维他奶方面了解新品的销量情况,但截至发稿暂未收到回复。从天猫维他奶旗舰店可见,目前销冠仍为传统豆奶多口味组合装。新品燕麦奶6盒装的月销量显示为2000+,维他气泡柠檬茶6罐装月销量仅显示为8。

对于维他奶发展前景,业内人士并不乐观,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消费钛度》分析称:“维他奶的问题包括几方面,从内部来看,整个产品升级、创新迭代的速度太慢,主力市场长期集中在华南,在整个长江以北缺乏布局;外部还有舆论导向失误等因素影响。综合来看,维他奶在南方基地市场没有太大的增长,在北方市场也没有进行布局,并不看好未来它在中国内地市场整体的表现。”

在乳业分析师宋亮看来,维他奶产品陈旧、推广乏力,是业绩下滑的核心原因。宋亮向《消费钛度》分析称:“重新定位、营销、调整渠道,包括新品的布局,都需要时间,伴随着内地宏观消费需求在2023年的复苏,维他奶在内地可能也要在2年后回归上升轨道。”

大宗商品的涨价背景下,运营成本同样承压。业绩会现场也有人问及维他奶产品是否会调价。据报道,陆博涛在业绩会上表示,公司营运成本上升,大豆、糖等原材料价格上涨,预计情况在未来2-3年会持续。公司今年已进行原材料的采购,因此年内暂不会调整产品价格,但未来如有需要会选择性地调整产品价格,并透过产品创新以维持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