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号网

为什么叫大武汉

来源:18号小编鸭子 时间:2024-03-13 16:02 阅读

  我们在历史的长河里寻找“武汉”之名,却发现,这不仅是武汉当地地名的命名而已。而这些地名,又似乎不仅仅属于我们。武汉,古称江州、江汉、武昌、汉口,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汉初从湖北利川进入江汉地区,至南北朝时期在此建都。隋唐时期形成了以武昌为中心、包括武昌城以南(包括汉口)和长江南岸(包括南岸)广大地区的城市群,这就为“武汉”一词提供了坚实的历史文化渊源基础。宋元时期在武汉地区又建立了一个军事重镇,“武昌城”成为全国著名的军事要塞,至明清时期,这里依然是重要之地。今天武汉作为长江中游地区对外开放中心,城市经济实力在全国范围内首屈一指,但城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也使它容易被误解为长江中游某一省份中心、某一个城市或区域中心就更容易被误会为大武汉人所熟知了。

为什么叫大武汉

  一、从“江州”到“汉口”

  江州(公元前1137年—公元前1056年)是湖北省武汉市的简称,战国时为江南道,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其改为江汉郡,此后一直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郡之一。秦时设立武昌郡和汉阳郡后,“武昌”与“江洲”在地域上相互交叉,以武昌为圆心,两邑之间还以东湖串联。东晋初,因地处楚地,“荆楚”、“大江”都曾出现或指称过汉口地区。东晋永和七年(373年)十月十八日晋武帝下诏:“自今江南东二千里至楚郡国四十三国者置荆湖、江、汉三郡。”南朝宋孝文帝时(525—537)改三郡为荆州、荆湖、江、汉四州;北魏孝文帝时(444—503)将荆湖东二省统一设州为数的九个县为荆州、荆湖两州,其中江州属于荆湖东二区之一(简称荆湖之北)。此时的长江中游地区基本形成由北岸以武汉为中心环绕的大城市群格局,其东面即称为湖北南部和安徽东北部地区。在汉代时这个区域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湖北大部分及河南全部区域所辖,与现在的湖北也是一脉相承。

  1、当时的汉阳郡属于荆湖东二省,“江洲”一词从湖北一直沿用至今,成为“江州”这一名称在中国历史上的最早记录。

  公元前1137年,秦始皇嬴政统一中国,改“江汉郡”为“江州郡”,将汉阳郡(今湖北汉川、武汉)所辖原属荆湖东二省的土地划归“豫州”管辖。也就是说:“江洲之北”包括今天的湖北部分及河南全部区域,而荆湖之东即今湖口县。当时“江州”作为一个郡被划分为九县(九个县的辖地都在今湖北境内,并不包含今河南和安徽东南部地区)。其中:武昌郡为汉阳郡;汉阳郡为江州属荆湖东二省);武昌、安陆、南康3个字分别对应一地,所以武昌和安陆和江洲是同一区域范围上。但直到东汉时期,安陆与南康仍为同一区域范围。这一时期在今天湖北省南部以武汉为中心的区域内仍然有众多地名延续着这个历史悠久得传统,如:南康县、安陆县、南康县……但仅用这四个字就能说出“江州”在今天湖北省西部地区的范围,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当时的江州地区包括了今天湖北省中部地区的大部分地区。因此对于汉口来说,“江”还远没有成为一个历史概念。

  2、武阳国及汉阳城之名最早出现在唐代,当时的汉阳城包括今蔡甸区、黄陂县和黄陂区的部分地区。

  在此期间,武阳国为汉阳郡治所,辖区包括今武汉市蔡甸区、黄陂县和黄陂区的部分地区。在唐代的基础上,武阳国继续扩展版图,先后增置临川郡所、广信郡所、黄州郡所、武阳乡军、广义军等。武阳国还继续兴建、扩建汉阳城,这一时期的汉阳城规模庞大、规模宏大,其范围基本涵盖了武汉地区周边的黄陂、沔阳等县市。其中黄陂地区位于汉阳城北,黄州地区位于汉阳城南。因此,我们可以推断,武阳国在这一时期被称为武阳城(又称蔡甸城或武汉市)或汉江城,应是很有可能的。唐代以后,随着武阳国的不断发展壮大,汉阳郡所辖地区逐步缩小,到宋代前后仅剩下了汉阳城的部分地区。因此,武阳地作为汉阳郡治所可以确定的事实是其辖境与现在的武汉地区相当的一段时间内也是相当的。元代以后,由于人口的增长与政治中心的迁移所造成的汉阳城范围的缩小也导致了该地的范围逐渐缩小,最终“汉阳”取代了“武阳郡”成为了武汉市区所辖之最大行政区(不包括其南部及其下游以南部分区域)。

  3、武汉地区的重要景点和人文景观众多

  武汉地区的著名景点和人文景观有黄鹤楼、武汉长江主轴等。黄鹤楼:是黄鹤楼的一个景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蔡甸区沙湖办事处黄陂街黄鹤楼角,建于明朝永乐年间。黄鹤楼以其雄伟壮观、造型独特著称于世。其建于明代永乐年间,于清康熙六年(1667年)动工,历时五年而建成,历时十年才完工。整个建筑为方形五层楼阁式砖木结构的建筑。共有七层楼,是当时长江中游最大的水陆码头。其造型独特、造型优美、结构独特、气势磅礴、造型新颖,被称为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成为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景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