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号网

闽南初三的民俗: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到饱

来源:小编鸭子 时间:2023-01-30 00:17 阅读

大年初三,是可以在家好好睡觉的日子。在这里给大家说说闽南地区新年初三的有关习俗,小编在这里整理分享给大家!

闽南初三的民俗: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到饱

大年初三,又被叫做“小年朝”。春节假期已过去一半,按照习俗,大年初三适宜宅家歇息,缓解一下前几日守岁拜年的疲惫。不同地方有不同习俗,有些地方讲究今天要打扫房间,从外往里扫,表示聚财;安睡迟起,足不出户……你家乡的习俗是什么?

民间相传,正月初三是猪日、老鼠娶亲日、扫帚日、谷子生日、赤狗日,宜打扫房间、早睡晚起、烧门神纸、包合子。无论是年俗还是传说,都承载了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心愿。

闽南地区在我国东南沿海区域,是一个多元文化沉淀已久的地方,在过年期间,存在着许多当地有趣的特色风俗。那么对于大年初三这一天,在闽南地区存在哪些初三习俗和禁忌呢?讨个吉利,如果今年想要行好运发大财的话,最好吃点什么食物比较好呢?

闽南的童谣: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到饱。

过年时在闽南流行着这样一句顺口溜:“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得饱,初四安下地,初五隔光,初六舀稀饭,初七摸,初八摸,初九祭天公……”,这段话要用闽南语念起来才会顺口。这个顺口溜也成为闽南地区家喻户晓的童谣。其中“初三睡到饱”,也是表达了闽南初三的习俗。到了初三这一天,一般不宜出门拜年,大家经历了除夕、初一、初二的忙碌和热闹,到了初三都会选择在家休息整顿一下,都会早上床、晚起床、缓解一下前几天的疲劳!根据闽南的民俗研究者介绍,这首童谣其实包含几个习俗和历史典故。

1、睡到饱:因为从除夕到初二都劳累,所以今天可以好好调息一番,晚起一下。

2、早上床:因为初三老鼠娶亲,机于爱护动物,成全老鼠的好事早早上床睡觉。

3、闽南的初三这一天,一般是家人在祭拜去世亲人的日子,所以如果初一、二没去拜过年的家里一般是不去的。如果冒然去给人家拜年,会让对方觉得带来晦气。所以这天大都是户外活动,而不去串门拜年。 相传,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占领厦门外岛浯屿。一年除夕夜晚,官兵忙于过年而疏于守备,大股倭寇乘机攻城,军民奋起抵抗敌人,激战二日三夜,倭寇才败退,但城内军民伤亡极重。初三日,百姓各自收埋亲友,吊丧亡灵,哭声震天,无暇到别家登门拜年。第二年初三日,厦门居民把此日作为忌日,久而久之,成为惯例,初三不串门拜年。

闽南大年初三有什么风俗

在闽南地区,大年初三这一天是要去贴"赤口"(禁口),一般是用约长七八寸、宽一寸的红纸条,上面写上一些出入平安吉利的话(内容有一定格式,例如:"公元二〇二三年岁次癸卯正月初三日当对神前香火前门钉断四方男女赤口贼盗火星一切祸灾归天大吉大利"),贴在前门和后门的门顶上,是因为想要新的一年大吉大利,所以由此形成的一种闽南大年初三的习俗。

闽南大年初三有什么禁忌

在福建闽南漳浦,这一带地区在大年初三是有禁忌的。一般不适合去扫地。而且在初三当地的畲族同胞会用喜庆的竹竿舞来迎接八方来客。当地从初三开始,用这种载歌载舞的方式来庆祝新年。因为在闽南初一是要互相拜年,初二是女婿日,女儿女婿都要回娘家,所以畲族人非常好客,所以从初三开始就会跳竹竿舞来表达喜悦的心情。

大年初三吃什么才会有财

大年初三是一个喜庆吉利的日子,人们在这一天之中都会吃五福包。大年初三吃五福包就是将菜肉饭混合在一起,然后用面皮儿包裹在一起,象征着金银财宝包裹一起,寓意新的一年福气满满。还有的地方吃菜包饭,馅料基本上跟五福包是一样的,食材可能是用生菜来包。这也是希望新的一年之中可以财运亨通,发大财,财源滚滚,人生顺心如意。

闽南春节期间拜年活动的习俗

初一和初二要起早床,起早床后食用糯米制作的`甜稀饭,寓意在新的一年里甜甜蜜蜜。

初三就可以睡早床,初四安下地是说腊月二十四那天上天去的神仙们在初四这天返回地面带来新一年的运程,据说通过占卜还可以知道你家里的神仙从天上带回来什么东西,比如带回了红枣那预示着在新一年里平安,如果是带回了元宝则表示今年有财运,如果带回了笔则表示家中今年有参加高考或毕业考的学子将会高中,

初五隔光的意思就是可以解除很多过年的禁忌,比如在初一至初四在家中是不能打破碗或其它器皿的,到了初五这些禁忌就不存在了,小孩要是过年时吵闹不听话,在初一至初四大人是不可以打骂小孩的,而到了初五小孩再不听话,大人们就可以“家法伺候”了;

初六舀稀饭是说过年时人们常常大鱼大肉,过于油腻,到了初六这一天就要归于平常,吃点稀饭等素食用于调节饮食,以利于身体健康。

初七摸、初八摸这句话如果不是闽南人就没办法理解了,可能还会以为是搓麻将呢,其实不然,初七和初八是为初九祭天公做准备工作。

小时候在闽南过年,大人们都要用手工制作很多年糕,这些年糕绝大部份是用糯米为原料做的,分为两种,一种叫“粿”另一种叫“龟”,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粿”是无馅的,一般做成圆形, 要多大有多大,主要看蒸笼的大小, “粿”一般是用米浆来作为原料,蒸熟后在最上面一层涂抹一层生油,然后在正中央贴上一张剪成圆形的红纸,以示吉祥。另一种年糕叫“龟”,有馅,一般是用炒花生搅碎后加上白糖加工而成,与花生汤圆的馅类似,“龟”一般作成巴掌大小,包好后用专用的木模印在年糕的表面上,花纹就是以龟壳的样式为参照的,所以闽南人把这种年糕称为“龟”,寓意健康长寿。“龟”制作好后,在底部放一张竹叶,材料类似于端午节包粽子时的竹叶,在叶片与年糕之间也要涂抹上一层薄薄的油,以防粘住锅底或蒸笼。

初七、初八这两天除了制作年糕外,还要准备一种叫寿桃的食物,其方法和材料与做馒头没什么两样,只是外形上比较讲究,要仿做成桃子的形状,并用红纸将其染上红色。

闽南的民间传说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用寿桃祭拜为其庆祝生日,而玉皇大帝在闽南被百姓尊称为“天公”,所以才有初九拜天公的说法。拜天公一般选择在初八晚上,家家户户会在这天晚上举行盛大的朝拜仪式,以祈求在新的一年里福运高照,家人平安,事业昌隆。这时还会焚烧一些纸钱还有一种叫“补运单”的红纸,上书一家老小的生辰八字。拜天公的供品一般选择三牲(猪、牛、羊)或以鸡代替其中一种,另外鲜花、水果、柿饼、桂圆干、红枣等也是必备之品。

闽南地区其它的春节民俗

【尾牙(农历十二月十六日)】作尾牙算是感谢土地公一来对信众的农作收成与事业生意顺利的庇佑,所以会比平常的更加隆重,且各公司行号的老板会在公司、家中或餐厅犒赏员工,做为慰劳员工一年来的辛勤。

【送神(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神日”,也是原在人间鉴察人们言行善恶的灶神与其它诸神,一年一度返回天庭向玉皇上帝禀报人间善恶的重要日子,以定来年人们的吉凶祸福。 

【除夕(每年农历最后一天)】当天晚上家人一起围炉聚餐,饭后分压岁钱、守岁,并在夜半到附近著名庙宇祭拜准备“抢头香”。

【开正(农历正月初一)】春节期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所以产生许多行事的禁忌例如:大年初一忌吃稀饭,要吃干饭。

【接神日(农历正月初四)】神明上天述职,禀报人间善恶,至正月初四会再返回人间,继续接受祭拜与监察人间的善恶,因此该日必须非常谨慎地迎接神明下凡,故称为“接神日”。

【迎财神(开张)】因为这天也是“五路财神”的生日,因此初五接神更能获得吉祥如意,也期望来年生意更为兴旺,财源广进。

【天公生(农历正月初九)】民间俗谚说:“天上天公,地下母舅公”,便道出天公神格的高贵。 

【元宵节(上元)】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古代是延续农历过年的热闹气氛的节日,因此又有“小过年”之称。

关于闽南的春节民俗,小编在以后的日子里,会整理一些,再分享给朋友!祝大家在初三这一天好好休息,早早上床睡觉,要睡到饱啊!休息好,才有旺盛精力,继续我们新年迎春活动,往下的春节活动还有很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