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是湖泊的。罗布泊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这里最出名的就是当年的科学家彭佳木失踪的事件,后期随着盗墓题材的小说爆火,让这里更是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其实在很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汪洋,但因为气候条件的原因,这里逐渐变成了干枯的沙漠。
罗布泊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东部,面积约3000平方千米,湖面海拔768米,是我国仅次于青海湖的第二大咸水湖,由于河流改道和入湖水量变化,湖面逐渐缩小。沿岸盐滩、荒漠广布,人们虽然经多次考察,但还是没有找到罗布泊的确切位置,于是科学家们就罗布泊是否是游移湖产生了争论。
酷热、干旱、风沙、陡崖、盐滩,使得人们不能接近罗布泊,多少年来一直被称为“死亡之路”。历史上曾有许多中外学者试图冲破层层阻碍穿越大沙漠,完成对罗布泊的考察,然而许多人都是壮志未酬甚或是魂断沙漠。仅有的几次成功考察,却又在罗布泊确切位置上产生了分歧。
最先认为罗布泊是游移湖的人是俄国探险家普热瓦尔斯基。他在1876年曾到的罗布泊位于塔里木河口的喀拉和顺境内,比我国地图所记的位置还要往南,纬度大约有1°之差,而且,他所见到的湖泊是一片淡水湖,芦苇丛生的大沼泽地,聚集着成千上万的鸟类。而北罗布泊的水都已干涸,变成盐滩,十分荒凉。
普热瓦尔斯基认为,罗布泊从形成时期起,它的位置和形态就随着充水量的变化而南北变动着,有时偏北,有时偏南,有时水量很多,有时则很少,甚至干涸。
瑞典的斯文·赫定到罗布泊地区考察,也认为罗布泊游移到喀拉和顺去了。斯文·赫定还推测了罗布泊游移的原因,他认为罗布泊游移是由于进入湖中的河水(塔里木河)夹带着大量泥沙,泥沙沉积在湖盆,使湖盆抬高,导致湖水往较低的方向移动。过一段时期后,被泥沙抬高露出的湖底又遭受风的吹蚀而降低,这时湖水又回到原来的湖盆中。罗布泊像钟摆一样,南北游移不定,而且游移周期可能为1500年。
但也有人认为罗布泊从来就不是个游移湖。卢支亭先生认为,罗布泊由于受湖盆内部新构造运动和入湖水量变化的影响,在历史上常出现积水轮廓的大小变动,此种变动本来是一种自然的历史演变过程,而不能称之为游移湖或交替湖。
中国科学院新疆综合考察队地貌组通过对罗布泊进行实地调查和卫星照片分析,证明罗布泊从第四纪以来始终没有离开过罗布泊洼地,虽然由于各个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古代水文条件的改变以及最新断块运动而导致其水量的涨缩,但它始终是在湖盆内变动,湖水从未超湖盆范围以外的湖面。
罗布泊在水面涨缩变化过程中,除了最重要的结构因素、古代水文因素,还有人为因素。一些河道的改道总是以人为因素为主,特别是干旱少雨的塔里木河、孔雀河下游的改道,如果不与社会联系起来,从人与自然的相处上面寻找原因,是难以找到正确答案的。
从目前看,以上两种说法似乎都有道理,势均力敌,不管这个谜底究竟是什么,我们都应该好好思考,怎样做才是对自己、对自然、对子孙负责的行为。
罗布泊在大家的心目中一直都是非常神秘的存在,这里因为地势的原因,四处都是沙漠,在这里面行走考察是非常艰巨的事情,其实不止彭佳木,在罗布泊还有很多人消失的现象,但后来依稀额偶然的机会也让大家找到了这些失踪的人,他们只是因为缺少物资最终不幸遇难。
但不管怎么样,彭佳木的失踪给罗布泊的形象增添了许许多多的色彩,是没有办法被其他事件所遮盖的。其实在最初的时候,罗布泊还是非常美丽的。
这里的水资源非常的丰富,因为周围的暗流与河流的渠道非常的多,最后都汇集到罗布泊,再加上地质的原因,这里的湖水曾经非常的好看,现在在网上也可以找到很多罗布泊曾经碧水蓝天的照片。
但这一切都是基于曾经中国国土面积大,人口比例小,尤其是在新疆更是地广人稀,人们使用水的频率不高,这些水可以完全满足周围人的需求。但随着后期人口急剧增加,新疆不断的涌入其他地区的人,为了发展只能不断的开发这些水资源。
短短的十几年间,这边一共修建了多达100多座水库,数量非常的惊人。所以在上世纪60年代,这里的水资源出现了大量的匮乏,再加上新疆自然气候的原因,这里很快就变成了一片沙漠。
自此之后,曾经碧水连天的罗布泊彻底消失在大家的视野中,随之而来的是一片片广阔的沙漠,在烈日的炙烤下,常年都是寸草不生。但回望历史,这里曾经可是楼兰古国的遗址。人只有水才能生活,曾经这里也是一片生机盎然。
在罗布泊成为沙漠以后,这里经常会有探险队或者是冒险队前来组织游玩,很遗憾的是,这些人大都是有去无回,久而久之,这里很少有人再去踏足,这里因为长时间出现安全事故,政府部门也出手搭建了警戒线。
所以现在再去看罗布泊的时候,只能在规定的范围内行走观赏,其他禁区是禁止入内的,但依旧有很多人不遵守相关的规定,私自进入禁区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后果。
本文来源互联网,不代表18号网立场和观点,来源:https://www.m18cc.com/a/anquanchangshi/2023/0803/49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