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号网

疑清华贫困生本人回应树洞刷屏 对此真则是真,偶则是假!

来源:18号阿龙 时间:2021-11-12 14:00 阅读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近日,一篇清华贫困生的匿名自述在网络刷屏,受到广泛关注。在文章中他描述了自己入学时每个月只能花400元,到了研究生阶段每个学期拿出3200元,资助了4名家乡希望小学的孩子等成长经历。很多网友们看后表示非常感动。

他在自述中,提到了自己来自安徽等情节,不过,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在多方求证中暂时未能得到印证。11月11日记者注意到,疑似该当事人回应表示,文中时间地点均被模糊处理,他称平行移动为安徽学子,给安徽带来的麻烦,也实在抱歉。

疑清华贫困生本人回应树洞刷屏

刷屏:自述成长经历感动万千网友

“你们知道T35吗?我很感谢这趟列车,这是唯一一辆从安徽到北京依然有硬座的白皮列车。”这名清华学子在匿名自述中称,他来自安徽,为了省钱,自2014年起就从老家坐着这趟硬座一路北上去清华。据他回忆,这趟列车车票很难买,他更多时候是拿着一个小马扎,坐着看一夜的书就到站了。

他提到,当年他入学时奖学金和助学金共计13000余元,扣除学杂费,一年可支配的只有6500元。为此,他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开支计划,每个月只能花400元。同学吃西瓜喝饮料时,他只能默默喝水;在食堂里,总是想办法用最少的钱吃到最可口的饭菜;由于无法承担班级出游花销,大一时还错过了和同学的合影……

文中还描述到,从研一开始,他每个学期都会拿出3200元,资助4名家乡希望小学的孩子,为他们提供一学期的生活费、学杂费等。每学期回家,他也会去看这些孩子,给他们讲述外面的世界。文末,他说希望未来有一天能像清华校友一样成立基金会,去真正做一些实事,“我想像他们一样,照亮哪怕一个人也好”。

自立自强以及从苦难中开出花的情怀,让很多网友被打动。随后,人民日报、新华社、共青团中央等多个微信公号以《清华贫困生的“树洞”刷屏:这大概就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吧》为题,进行了转发,很多网友称被感动的热泪盈眶。

求证:知情人士及学校称暂无对应得上的

2014年入学,来自安徽,单亲家庭,生活贫困,当年以全省前十的成绩考入清华。由于在自述中明确提到了这些信息,在感动之余,也有网友展开寻人,并对文中的一些有争议的信息表达了疑惑:比如他以全省前十名拿到的奖学金的数额太低,入学的时间线也不清楚等。

11月10日,记者试图联系这篇文章的作者进行采访。当天,了解清华大学安徽招生工作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在看过帖子之后,结合火车票价、排名等信息,他认为当年安徽这边找不出这样的孩子,暂时还没有对应的上的。

“可能他刻意隐藏了一些信息,不想让大家知道他是谁。”该人士告诉记者,这个孩子在自述里提到的赵家和教授,就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赵家和教授,他情系教育,身患重疾,仍隐姓埋名、倾尽积蓄资助寒门学子,直至去世再被人知晓。“可能这个作者自己也不想被发现。”该人士推测。

结合相关信息,以及网友们的疑问,记者也向省内多所当年有学生考取清华大学的高中进行了解,未能找到符合文中自述条件的学子。1月11日上午,清华大学安徽校友会的人士表示,他们也进行了讨论,尚未获知这位当事人确切的信息。

疑似回应:本意希望激励像他一样有困难的人

11月11日,记者注意到针对网友们的反映,在知乎平台出现了疑似当事人的回应。

对于找不到身份的问题,在回应中他称,时间线和地点都被他打乱了,事情都是真实的。“我大几大几,做过什么事都是真实的,只是时间线和他来自的地方是被模糊处理过的……我平行地移动为我是安徽学子,因为除了我的家乡的贫困,我只对安徽了解,给安徽带来的麻烦,也实在抱歉。”

对于如何看待有人质疑写这么多是为了作秀?他又称,自己本意就是希望通过他身上的事,激励一下像他一样困难的清华人。

记者注意到,在人民日报这篇《清华贫困生的“树洞”刷屏:这大概就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吧》的官方微信下,有人留言表示,这是认识的同学写的,他不希望引起太多关注,希望大家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

也有网友表示,不管人物身份是什么,这个孩子的故事本身还是很励志的。“愿永远心存感恩,永远光芒!”

经历过每月仅用400元的生活费的日子,却从读研开始,每月拿出3200元资助了4名学生……一名清华学生在“清华树洞”的匿名自述文章近日在清华校友的朋友圈中被刷屏转发,不少校友表示深受感动。但自述文章被转发到网上之后,一些网友对文章中的细节产生了质疑,对于自述是否真实引发了争议。

在这篇近5000字的自述中,这位同学描述了自己本科时经历过每月仅花400元的日子,在火车上坐一宿小马扎回家、在学校吃便宜的饭菜、两年当中不添置新的衣物、因为没有多余的钱而错过了班级组织的第一次集体活动……后来,他通过兼职赚钱改善了自己的生活,而且也获得了保研的资格。自述中说,他从读研时,就开始每月拿出3200元来资助4名希望小学的学生,称“我自己也想成为像他们一样,照亮哪怕其他一个人也好。”

这篇自述起初被发在了清华校内名为“清华树洞”用来匿名发帖跟帖的平台上,注册进入该平台都需要清华邮箱验证。后来这篇文章在清华校友的朋友圈中被刷屏转发,不少校友感叹:这是现实版的《送东阳马生序》,他真正践行了清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

后来文章被转发到网上之后,虽然有不少网友表示感动,但部分网友对文章中自述的细节产生了质疑。有网友在查询过文章中写的T35次列车后表示:“根据描述,作者是安徽人,14年考上大学却找不到对应的身份?而且,当时的T35次列车也并不经过安徽。”“文中都说高考考到全省前十了,怎么可能奖学金这么低?”一位网友说。“大学前两年过得那么苦,为什么没有申请助学贷款来改善自己的境遇?”另一位网友说。

针对网友的质疑,一位了解“清华树洞”的清华毕业生孙同学告诉记者:“他发在这种匿名平台应该就是不想让人知道他是谁,只是想通过自己的故事鼓励一下学弟学妹吧!”

在孙同学随后发给记者的一张截图里,11月10日,疑似是自述作者本人的账号在“树洞”里回应了此事,称其本意是想通过自己身上的事,激励一下像他一样苦难的清华人。同时表示他自述中的事情都是真实的,但所写的时间线和地点都被打乱,时间线和他来自的地方都是经过模糊处理过的,进行了平行移动,并希望大家不要再调查他的身份。

11月11日,记者注意到,知乎平台也出现了疑似得到作者本人授权的针对网友质疑的回复,其中内容与孙同学发给记者的在“清华树洞”里的回应截图基本一致。针对网友质疑最多的身份、列车车次等问题,该回复里表示:当时他是去安徽调研他想资助的学生,坐的文章中自述的这辆列车,而他的家乡、火车票等与这趟车都类似,所以他平行移动自己的身份为安徽学子。他这样做的原因,回复里解释称:“当时以为会有熟人看到,所以改了一下背景时间。”

虽然这篇自述的真实性在网上引起了争议,但不少清华校友仍表示相信此事。

“这位同学模糊了这些个人信息,我感觉是不想让人找到他,打扰他,完全不像是故意作秀。”已经毕业的清华校友王金钊说。另一位在读的清华博士詹同学说:“我觉得不必计较具体的细节,校友们的评论几乎都是正面的,还有一些有共鸣的朋友分享了自己的类似经历,大家能在这个故事里有感悟、有反思,能像这位学长一样力所能及地去帮助别人,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