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号网

戴口罩前甩一甩没有太大必要 口罩戴反了要紧吗?

来源:18号阿安 时间:2021-12-04 16:23 阅读

最近,一则“口罩残留致癌物,戴前要甩一甩”的短视频,引发广泛关注。口罩上残留的到底是什么?还能继续安心地佩戴口罩吗?来听专家怎么说

口罩戴前必须“甩一甩”?

专家:没有太大意义

视频中说,为了尽量避免环氧乙烷吸入,正确的佩戴方式是撕开包装袋,把口罩在空中甩一甩,尽量让环氧乙烷挥发掉‍。这样的说法有科学依据吗?

戴口罩前甩一甩没有太大必要

专家表示,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口罩都采用环氧乙烷消毒和灭菌,因为它的效果最好。同时,‍环氧乙烷虽然是一类致癌物,但只有在过量摄入时才会显著增加癌症风险。‍‍‍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 医用生物防护产品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秘书长 岳卫华:作为一类致癌物‍质,日接触限量值不超过4毫克是安全的。针对每个口罩的克重,人们每天接触的最大佩戴量是远远低于4毫克的。口罩如果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佩戴起来是非常安全的。

专家介绍,一个口罩从生产到销售要经历约一个月的时间,出厂时就已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再加上环氧乙烷极易挥发,到市民使用时存在残留并且危害健康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使用前甩一甩口罩,其实没有太大意义。

监管部门:尚未发现口罩环氧乙烷超标

监管部门定期对市面上的口罩进行抽检,截至目前,尚未发现存在环氧乙烷超标的问题。

专家表示,在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当下,正确规范佩戴口罩,仍是有效阻断病毒传播的好办法。如果在公共场所接触到污染物,或者口罩在佩戴过程中被食物或外来物质污染,要按照正确方式丢弃,不再佩戴或使用。

戴口罩前没有必要“抖一抖”

专家:环氧乙烷广泛用于消毒灭菌 极易挥发基本不存在残留

●目前没有证据显示相关口罩标准的环氧乙烷残留量指标要求(≤10μg/g)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口罩从进行环氧乙烷杀菌,然后经过工厂解析、仓储、运输、销售,最后到消费者手里,至少要经历一个月的时间,环氧乙烷是一种极易挥发的化合物,穿透能力很强,基本不存在残留。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王婧、何颖思 通讯员穗疾控、倪彗玲)日前,一段“口罩消毒残留物是一类致癌物质,用口罩前要抖一抖”的视频在网上广泛传播。不少市民朋友担心,还能安心戴口罩吗?为此,记者采访了检测机构、疾控专家、高校专家,为市民答疑解惑。

环氧乙烷在常温环境下即可杀灭各种微生物

“环氧乙烷灭菌是目前医疗器械产品应用最广泛的灭菌方法,有无菌要求的产品应用较多,比如医用口罩。如果是非无菌产品,一般不会采用环氧乙烷对产品进行灭菌处理。”广检集团高技术产品检测中心副部长、高级工程师朱锐钿介绍,目前医用口罩标准要求“经环氧乙烷灭菌的口罩,其环氧乙烷残留量应不超过10μg/g。”

“无菌医用口罩大部分采用环氧乙烷消毒。”医院感染与防控专家、广东药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刘甜恬老师介绍,环氧乙烷在常温环境下即可杀灭各种微生物,是一种使用非常广泛的消毒灭菌方式,基本上常用的无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均用这种方式灭菌。

朱锐钿表示,由于医用口罩属于二类医疗器械,正规的医用口罩生产企业须对每一批次产品的环氧乙烷残留量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才能将口罩投入市场。对于非医用口罩,如果经环氧乙烷灭菌的,无强制要求产品出厂前检测环氧乙烷残留量的规定,但生产企业也须对口罩的质量和安全性负责。

在正规渠道购买的正规厂家生产的口罩,可放心佩戴

环氧乙烷是否对人体有害呢?朱锐钿说,不能离开剂量谈毒性,目前没有证据显示相关口罩标准的环氧乙烷残留量指标要求(≤10μg/g)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佩戴口罩前,有必要先“抖一抖”吗?对此,刘甜恬认为,人们并没有必要这样做,只要是在正规渠道购买的正规厂家生产的口罩,就可以放心佩戴。

刘甜恬解释说,口罩从进行环氧乙烷杀菌,然后经过工厂解析、仓储、运输、销售,最后到消费者手里,至少要经历一个月的时间。环氧乙烷是一种极易挥发的化合物,穿透能力很强,基本不存在残留。另外,从医护工作者角度来说,打开口罩包装“抖一抖”后再戴上,反而是不合规范的操作。

疾控专家强调,疫情当前,大家仍要做足防护,牢记防疫“三件套”——佩戴口罩、社交距离、个人卫生;做好防疫“五还要”——口罩还要戴、社交距离还要留、咳嗽喷嚏还要遮、双手还要经常洗、窗户还要尽量开。

今年8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公众和重点职业人群戴口罩指引(2021年8月版)》,分普通公众和重点人群提出了要戴口罩的场景和情形、口罩选择及注意事项。其中提到,对普通公众来说,除了在密闭场所要戴口罩外,当处于人员密集的露天广场、剧场和公园等室外场所时,也要佩戴口罩。

专家建议,市民家里要备用一些高级别口罩,当家人出现了鼻咽不适、咳嗽、打喷嚏和发热等症状到医院就诊时,可佩戴更高级别的口罩,保护自己,保护他人,全面防范病毒传播风险。

戴口罩 别入这些误区

●露鼻子

露出鼻子,就是给病毒颁发了“出入许可证”,应该把嘴巴和鼻子都遮好。

●罩下巴

将口罩移到下巴处,这样做看似方便,但口罩的防护意义实际为零,传染风险大大增加。

●套胳膊

口罩摘下没地方放,直接套在胳膊或手臂上。这样做的话,手臂活动范围大,将口罩套在胳膊或手臂上,口罩内侧很容易沾染到病菌。

●口罩里面垫纸巾

纸巾虽能吸水,但不能阻隔病菌。将纸巾垫在口罩里面,会使面部和口罩之前产生间隙,影响口罩的密闭性,降低防护效果。

●不更换

通常情况下,一次性医用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均为限次使用,使用时间过长会降低过滤效果、增加呼吸阻力。

这两天,一段“口罩消毒残留物是一类致癌物质,用口罩前要抖一抖”的视频在各个微信群里广泛流传。

视频中,一名身穿白大褂的工作人员,给大家“科普”称口罩残留“环氧乙烷”,并称“环氧乙烷是一级致癌物”。视频中,该工作人员称:“五款口罩经检测都存在环氧乙烷残留,虽然符合国家标准,但是最好在打开包装后把口罩在空气中先甩十几下,可以让环氧乙烷数值大幅下降。”

那么网传信息究竟是真是假?口罩消毒残留物真的会导致环氧乙烷残留、影响健康吗?

11月30日,媒体就此事展开了调查并采访了相关专家。对于网传信息,北京市朝阳区疾控中心消毒科副主任医师朱琳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日常佩戴的医用外科口罩不存在环氧乙烷残留物致癌的威胁,对于正规企业生产的口罩,大家大可放心使用。

记者调查

戴口罩前是否有必要甩十几下?

近期,一段关于口罩环氧乙烷残留检测的视频引发民众关注。有读者向媒体报料,称对网传视频中讲解者的说法表示怀疑:“那岂不是以前戴口罩的方式都错了?都白戴了?会不会对身体产生影响啊?”

记者通过短视频平台找到了声称“口罩消毒残留物会致癌”的原视频,这段视频是杭州微源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发布的,不过11月30日上午10点半,这段视频在该公司短视频平台号里已经无法看见了。

据了解,环氧乙烷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是C H O,英文名称Ethylene Oxide,简称EO。环氧乙烷确实是一种有毒的致癌物,可以用来制作杀菌剂,被广泛地应用于洗涤、制药、印染等行业。

那么,网传视频中的说法究竟有没有道理?对此,生产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的金华科达医疗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表示:“口罩在生产、环氧乙烷消毒等进行一系列操作之后,会有一个15天的解稀过程,在进行相关检测环氧乙烷的残留量在10μg/g以内之后,才可以包装上市。所以,视频中讲解者说的拆封口罩之后还需要晃动10-20下的说法是没有必要的,只要是正规渠道购买的口罩,拆封之后就可以直接戴。”

上述工作人员的说法,也得到了浙江省建德市朝美日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利平的认可。朱利平表示,和一般人的理解不同,口罩的“环氧乙烷杀菌”不是先杀菌后包装,而是“完全形成了初包装以后,在内包装包好的情况下,进行灭菌,环氧乙烷气体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也就是说,包装好的口罩杀菌完,环氧乙烯依然可以挥发出来。口罩在进行环氧乙烷杀菌之后,厂家还会有一个经过验证的解析时间,“是主管部门必查的”。之后在口罩出厂时,还会进行环氧乙烷的检测,必须符合国家标准,也就是小于10μg/g。

朱利平认为,网传视频里,工作人员穿着白大褂,表现得很专业,这样的行为值得商榷,“容易误导普通消费者,引发恐慌”,“测EO(环氧乙烷)残留我们有很科学、全球通用的方法,我这个产品到底有多少EO残留,你用气象色谱的方法可以辨识出来,不需要这样误导消费者。”

11月30日,著名的医疗科普账号丁香园也发文称,希望不要因为这样的网传视频,导致民众好不容易养成的戴口罩习惯发生动摇:“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

真相如何?

并不是所有口罩都采用环氧乙烷消毒

11月30日,解放日报·上观新闻经过调查后发现,在市面上收集到的几款口罩中,仅一款标注为“医用外科口罩”的产品上注明使用了环氧乙烷消毒,其余几款口罩均没有标注。这些口罩中,还包括一款商品名为“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的产品,但该产品明确在包装上注明“未灭菌”。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从不同产品名称和标注就能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口罩都需经过环氧乙烷消毒。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口罩包括普通防护口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等。根据国家药监局规定,“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属于医疗器械,均需取得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并在产品包装上进行标注。

业内人士称,不同种类的口罩对应不同的生产标准,生产企业会采用不同的消毒方式。正因为此,即便产品名称中都有“医用”二字,也不一定都要使用环氧乙烷消毒。消费者同样无须担心的是,不使用环氧乙烷消毒,也不意味着口罩不卫生、不安全。

上海大胜卫生用品制造有限公司是上海地区的“口罩生产大王”,生产的口罩除供应国内市场,还出口至美国、加拿大、日本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该公司董事长吴胜荣介绍,口罩生产涉及原料、工艺、生产环境等多个环节,对正规生产企业而言,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监管要求,最终的产品也要满足对应的产品质量标准。以消毒方式为例,在该企业,很多民用口罩采用超声波消毒,消毒后的细菌残留量远低于国家标准,完全可满足日常生活防护使用。

吴胜荣认为,“口罩消毒残留物可能致癌”的这段视频没有说清楚口罩种类,加上部分自媒体断章取义,从而引发误解。他特别提醒,消费者使用口罩的关键是选购正规企业生产的产品,因为部分小作坊可能存在原料、生产工艺缺陷,导致产品不合格或细菌超标。对于正规企业生产的口罩,消费者可放心使用。

专家发声

正规企业生产的口罩,可放心使用

就此事,媒体采访了北京市朝阳区疾控中心消毒科副主任医师朱琳。她表示,我们日常佩戴的医用外科口罩不存在环氧乙烷残留物致癌的威胁,对于正规企业生产的口罩,大家大可放心使用。朱琳还就网友们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记者:市面上购买到的口罩是通过什么方式消毒灭菌的?

朱琳:市面上能够购买到的医用外科口罩、N95口罩大部分是是通过环氧乙烷消毒蒸汽熏蒸消毒。但并不是所有口罩都通过这种方式消毒,也有一些口罩是在无菌车间里制作的。

记者:通过环氧乙烷消毒的口罩会有致癌残留物对佩戴者健康造成伤害吗?

朱琳:口罩制作厂家会在消毒后,待环氧乙烷挥发再进行包装。口罩的包装并不是完全密闭的,环氧乙烷又是一种易挥发物质,当口罩通过多道流程到达消费者手中时,基本上不会带有造成影响的残留物质。

记者:佩戴口罩前,是否有必要先“抖一抖”来减少环氧乙烷残留造成的影响呢?

朱琳:其实是没必要的。在医院,我们医护人员是不会这么做的。口罩从包装里拿出来是一种无菌的状态,我们不会刻意把它在空气中进行暴露。

记者:存在“小作坊产品”环氧乙烷残留超标的情况吗?

朱琳:环氧乙烷消毒装置成本较高,因此一般情况下没有这方面的隐患。对于劣质口罩,我们更担心的是口罩的卫生情况不好,会引起健康问题。购买口罩要选购正规企业生产的产品,小作坊产品可能存在原料、生产工艺缺陷,导致产品不合格或细菌超标。对于正规企业生产的口罩,消费者大可放心使用。

记者:如何科学佩戴口罩,您对公众有何建议?

朱琳:如不处在与呼吸道疾病病人直接接触等高风险环境时,不建议大家佩戴医用N95口罩。

在病毒可能“出没”的地方,如医院、密闭的室内、中风险地区,戴一个医用外科口罩够用了。

关于换口罩的频次,建议一天换一个。中间如果要摘下来,可以找一张干净的纸巾把它包起来,或悬挂起来。

最后,对于呼吸道、消化道疾病的预防,仅戴口罩还不够,一定要注意手卫生。口罩不是万能的,勤洗手也是一道重要防线。

其实,口罩使用前甩一甩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首先给大家解释一下什么是环氧乙烷

环氧乙烷,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常温下是一种易燃易爆的有毒气体,自身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对待灭菌物品进行穿透时,环氧乙烷出现分解或者降解的几率为零,可以为待灭菌物品表面保持有效气体浓度提供有效的保障,使灭菌质量不受影响。

所以环氧乙烷可以用来制作杀菌剂,被广泛地应用于洗涤,制药,印染等行业。我们平时使用的医用口罩,一般都经过环氧乙烷杀菌的工序。

口罩残留的环氧乙烷真的会影响健康吗?

亚都医疗生产的口罩,就符合国家标准,即环氧乙烷灭菌后的口罩,残留量不超过10μg/g。

和大家以往理解的不同,口罩的环氧乙烷杀菌,不是先杀菌,再包装,而是先包装好,再进行灭菌的!

因为环氧乙烷气体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所以包装好的口罩杀菌完,环氧乙烷依然可以挥发出来。

一个口罩,从包装好,到环氧乙烷杀菌,然后在厂里经过十五天挥发解析过程,再出厂,仓储,运输,销售,直到消费者手里,至少要经历一个月的时间,而环氧乙烷本身易挥发,出厂时就已经符合国家标准了,再加上这么长时间的挥发,到手的口罩存在残留并且危害健康的可能性,真的是“微乎其微”。

其实环氧乙烷消毒设备成本还是很高的,一般的“小作坊”“小厂家”是没有这个条件给口罩杀菌的。而且没有经过杀菌消毒的口罩,直接使用接触人体的危害更大。

医院的医护人员更不会去“甩一甩”,因为口罩从包装里拿出来是一种无菌的状态,医护人员不会刻意把口罩在空气中进行暴露。

所以,只要是正规企业生产的口罩,消费者大可放心使用,拆封之后就可以直接戴,没有必要去甩一甩!

当然,对于普通市民,如果实在心痒痒想抖一抖、晾一晾、甩一甩,一般情况下这么做也不影响口罩的防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