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号网

状元榜眼探花十大顺序 状元榜眼探花名称的由来

来源:18号小编阿蓝 时间:2024-04-29 14:36 阅读

1、第—状元,第二榜眼,第三探花。传胪不只有第四名这么叫,二甲第一名叫传胪,三甲第—名也叫传胪。从第四名开始(二甲),进士赐“进士出身”,名额不定,这就是明清科举的排行。

2、科举制度是古代中国及受中国影响的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第—状元,第二榜眼,第三探花。传胪不只有第四名这么叫,二甲第一名叫传胪,三甲第—名也叫传胪。从第四名开始(二甲),进士赐“进士出身”,名额不定。这就是明清科举的排行。       

3、科举制度是封建时代所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它扩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吸收了大量出身中下层社会的人士进入统治阶级。特别是唐宋时期,科举制度之初,显示出生气勃勃的进步性,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

4、在科举制度发展成熟之初的唐宋时期,其积极性还占主导地位。但在宋代以后,随着封建专制的非人道发展,科举的消极性越来越大。宋代以后,士大夫知识阶层的文化创造能力每况愈下,人才一代不如一代。

状元榜眼探花十大顺序 状元榜眼探花名称的由来

状元榜眼探花名称的由来

中国从汉代开始就有了科举考试的雏形,经历2000多年的发展至清代,形成了完备的科举制度。

清代科举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个等级:

院试:也称童子试,县级考试,中者为“生员”、“秀才”。

乡试:三年一次考试,秋季在省城举行,中者为“举人”。

会试:三年一次考试,春季在京城举行,中者为“贡士”。

殿试:皇帝在殿廷上,对贡士亲自面试,中者为“进士”,钦定第一、二、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

“状元”的由来:举人赴京应考试都须“投状”(呈递文状),当时录取进士的皆可称“状元”。

清代以前“状元”并非是殿试第一名。

唐朝的郑谷进士名次第八,他在《宿平康里》诗曰:“好是五更残酒醒,耳边闻唤状元声。”

北宋·王禹偁《贺李宗谔先辈除校书郎》诗曰:“秘省官清住帝乡,春风得意状元郎”。李宗谔考中进士,也非第一名。

“榜眼”的由来: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宋朝陈若拙(字敏之)中进士第二名,因为其相貌丑陋,瞎了一只眼,人们笑称为“瞎榜”。宋朝以后,俗称第二名为榜眼。

“探花”的由来:北宋《蔡宽夫诗话》中:“进士朝见集会,年少的进士帽上多插花,称探花使者”。探花指少年的进士,北宋时,探花并非是进士第三名。某老年《及第》诗:

“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醉归扶杖人多笑,十里珠帘半上钩。”人老了,及第后还学少年,敢把鲜花戴在头上而不自羞,却使得花儿害羞起来。及第后醉归,一路上跌跌撞撞,引得路人发笑,十里长街的人家都钩起了珠帘,笑看簪花老人。正应了那句“老翁七十尚童心”。

现代人为什么不会写“诗”了?因为现代的高考制度,主要考的是“知识”,而忽视了“文化”。

几千年来的科举考试,无论内容怎么变化,其中“诗赋”总是重点考试项目,所以古代读书人都会写诗,上不起学的人也会吟诗。

现在的高考与“诗赋”没有关系了,所以现代人都不会自愿去读诗、学诗,更不会去写诗。在央视诗词大会上的某评委、文学博士生导师,连打油诗都不会,中华诗词快要成为化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