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号网

泥石流形成有哪几个基本条件 泥石流的概念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4-04-10 21:14 阅读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是:地形陡峭,松散堆积物丰富,突发性、持续性大暴雨或大量冰融水的流出。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一些人类工程活动,如滥伐森林、开山采矿、采石弃渣水等均会造成,往往也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物质来源。

泥石流形成有哪几个基本条件 泥石流的概念

泥石流灾后注意事项

泥石流和水灾后易出现疫情,灾区群众应注意预防传染病。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预防传染病的关键。灾区群众要把好“病从口入”关,不要喝生水,饭前便后要洗手,不用脏水漱口或洗瓜果蔬菜,不要食用发霉、腐烂的食物,淹死、病死的家禽家畜要深埋,掌握“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趁热吃”防病口诀。要注意搞好环境卫生,不要随地大小便,及时清理粪便和垃圾,不能直接用手接触死鼠及其排泄物;此外,室外活动时要尽量穿长衣裤,扎紧裤腿和袖口,防止蚊虫叮咬,暴露在外的皮肤可涂抹驱蚊剂。

泥石流的发生规律

泥石流具有季节性和周期性。我国泥石流的暴发主要是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集中降雨的激发。因此,泥石流发生的时间规律是与集中降雨时间规律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发生在多雨的夏秋季节。泥石流的发生受暴雨、洪水的影响,而暴雨、洪水总是周期性地出现。因此,泥石流的发生和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且其活动周期与暴雨、洪水的活动周期大体相一致。

泥石流形成有哪几个基本条件 泥石流的概念

泥石流的概念

泥石流又称山洪泥流,是发生在山区中一种含大量泥沙、石块的介于洪水和土石滑动之间的暂时性流体。其容重一般为1.2~2.4t/m3,由固体物质(泥沙、石块)和液体(水)两相物质组成。在许多情况下,其固体物质含量可以超过水的含量。

到目前为止,关于泥石流的定义,国内外还没有统一的提法。

前苏联学者C.M.弗莱施曼认为,泥石流是固体物质含量高,泥沙剧增的暂时性山地河床洪流。

日本砂防学会认为,泥石流是泥石含量多于水量,水流不是泥石流物质的搬运介质,而是含水的粥状泥沙在其自重作用下产生运动的现象。

英国地质工程学会给出的定义是:泥石流是介于水流与滑坡之间的一系列过程,因而包括有重力作用下的松散物质、水体和空气构成的块体运动。

我国有人认为,泥石流是介于崩塌、滑坡等块体运动与水流之间的一系列连续过程。泥石流的形成过程是固-液两相物质在山区坡地上或沟道的相互作用而发展成泥石流的过程。

泥石流定义之所以难以统一,是因为在组成成分上既不同于水流,也不同于岩土体;发生的地形条件大多为沟谷,但也可以在坡面径流条件下,出现在斜坡上;从流体的角度来看,泥石流发生时其水文过程的复杂性远远超过洪水,具有突发性、脉动性、直进性和泥位超高、漫流掩埋等特点;因此,很难将其归为洪水或运动的岩土固体。由于泥石流能量巨大,运动速度快,历时短暂,复发频繁,破坏力极强且难以预测,常成为一种危害严重的地质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