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号网

绕指柔(绕指柔小说在线阅读)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2-03-13 15:38 阅读

从词面上简单说,“绕指柔”反过来就是“柔韧的可以绕指头”。

但是,“柔韧的可以绕指头”的东西太多了。这样的形容,似乎属于没有意义的废话。

实际上,“绕指柔”原来并不是一个汉语名词。西晋刘琨《重赠卢谌》一诗中有“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的句子,从此多被引用。问题是“绕指柔”同“百炼钢”由“化”这个动词连在一起,就勾起了一段炼钢的知识性问题来。

“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西汉时期的炼钢技术在战国块炼铁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反复热锻块炼铁,或用生铁炒成熟铁,再反复渗碳锻打成钢(即所谓“炒钢”),被称之为“百炼钢”。

用这种碳分子分布均匀、质地柔韧的百炼钢所做的剑,当然是高质量的兵器。据李承勋《名剑记》载:“扬州兴化平望湖中一剑,屈之首尾相就”。再从出土实物看,河北满城汉刘胜墓出土佩剑和错金书刀所用的钢,原是由块炼钢渗碳而成的作品,其中心部分是低碳钢(含碳0.1%~0.2%左右),具有韧性好不易断折的优点,而表面则是性能坚硬的高碳层(含碳0.6%~0.8%左右)。刘胜剑的魏氏硬度在刃部可达900~1170kg/mm2,而内部只有220~300kg/mm2。

这说明其表面是经过多次热锻渗碳后又加以淬火处理,才获得了如此良好的性能。江苏徐州铜山出土一柄东汉建初二年(公元77年)钢剑,全长109厘米,柄铭“五十湅”,这为我们提供了用炒钢反复热锻获得利刃的又一实例。

南北朝时期灌钢(即“团钢”)技术的兴起,也自然地用来制造刀剑。

这种按比例熔铸生、熟铁的工艺,历经唐、宋、元,又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推广,而费时费工、生产效率低的“百炼钢”已不复存在。在锻造技术精进的基础上,所生产的剑在质量上又跃入一个新的境地,像宋代的“蟠钢剑”不但坚硬锋利,能斩钉切铁,而且具有良好的弹性。若“用力屈之如钩,纵之铿然有声,复直如弦”。种谔的藏剑,也能“屈置盒中,纵之复直”(沈括《梦溪笔谈》)。这种性能正是反复锻打、剔除杂质,使组织致密的结果。

由“百炼钢”所铸造的剑具有良好的韧性与弹性,因此才“化”——获得——绕指的功能。当然,这里的“百炼”只是个概数,说的是反复锻打,次数有多有少,并非实指。

把“绕指柔”作为文艺作品的名称,作为戒指的别称,或是其他什么的……,那应看作是反复、锻炼、酝酿(包括爱情)等含义的引伸,甚至也可说是成就,是结果。至于具体到位——实指,就不好说了。

握中有悬璧,本自荆山璆。惟彼太公望,昔在渭滨叟。邓生何感激,千里来相求。白登幸曲逆,鸿门赖留侯。重耳任五贤,小白相射钩。苟能隆二伯,安问党与雠?中夜抚枕叹,想与数子游。吾衰久矣夫,何其不梦周?谁云圣达节,知命故不忧?宣尼悲获麟,西狩泣孔丘。功业未及建,夕阳忽西流。时哉不我与,去乎若云浮。朱实陨劲风,繁英落素秋。狭路倾华盖,骇驷摧双辀。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

“绕指柔”这个名字来源于西晋刘琨《重赠卢谌》的两句诗:“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原诗抒发自己欲建功立业而难以成就的感慨,充满了英雄失意的悲凉。这两句诗总是被我拈出来,反复吟诵——因为觉得诗句中充满了顿挫,让人百感交集,九转回肠。

百炼钢者,剑也;百炼钢而化绕指柔,千锤百炼之宝剑也。故写绕指柔,亦写剑、写侠客也。自古宝剑赠英雄,而英雄谁属?英雄是在我们如今这个时代吗?还是一种老去的传奇?

我爱武侠,如今开这个blog,正意欲写一点振奋人心的东西,能像千载以前刘琨的事迹与诗歌一样,激励自己。我不敢说激动别人这样的大话。但是,希望能够得到你们的支持、喜欢。

形容比较柔软的东西因为铁硬,钢韧。炼铁成好钢,韧性大增,绕指柔而不断。引申意思为原来刚强的男人经历多了,也会有柔情。

绕指柔

绕指柔 是什么意思?

所谓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是说钢铁经过多次反复锻打,获得了良好的韧性与弹性。也就是说,百炼钢就成了绕指柔,“百炼钢”和“绕指柔”是一回事;“绕指柔”说的就是一种状态,一种钢铁历经锻炼之后柔韧无比的状态至于绕指柔的引申义,就不好说了,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实际上,“绕指柔”原来并不是一个汉语名词。西晋刘琨《重赠卢谌》一诗中有“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的句子,从此多被引用。问题是“绕指柔”同“百炼钢”由“化”这个动词连在一起,就勾起了一段炼钢的知识性问题来。“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西汉时期的炼钢技术在战国块炼铁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反复热锻块炼铁,或用生铁炒成熟铁,再反复渗碳锻打成钢(即所谓“炒钢”),被称之为“百炼钢”。用这种碳分子分布均匀、质地柔韧的百炼钢所做的剑,当然是高质量的兵器。据李承勋《名剑记》载:“扬州兴化平望湖中一剑,屈之首尾相就”。由“百炼钢”所铸造的剑具有良好的韧性与弹性,因此才“化”——获得——绕指的功能。当然,这里的“百炼”只是个概数,说的是反复锻打,次数有多有少,并非实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