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号网

张朝阳解释温室效应的形成 用物理科普引导生活方式

来源:18号鸭子 时间:2024-04-10 23:07 阅读

随着数字化转型深入,企业发展纷纷步入快车道。与此同时,国家“双碳”战略的推进也让不少企业在发展同时,必须完成减碳重任。那么,有没有不影响企业成长,又能实现绿色发展的“两全法”呢?

在7月17日这个周日时光,笔者意外听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绿色物理课”,由搜狐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CEO张朝阳与华为运营商BG首席营销官宋晓迪博士同框,带来一场关于“碳手印”的头脑风暴,而这正是笔者要找的“两全法”。

张朝阳解释温室效应的形成 用物理科普引导生活方式

听完这场绿色的物理课,笔者发现张朝阳带领大家学习了温室效应原理、热力学定理,还有卡诺循环的研究理论。热力学理论研究实际上就是人类文明研究如何使用能源以及如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经验总结。

“碳足迹”大家并不陌生,又为何提出“碳手印”?从宋晓迪介绍我们知道,ICT行业一直用热力学理论节能减排。“碳手印”是通过ICT技术使能千行百业提升能效,节能减排,实现绿色发展。为了与运营商一起践行“碳手印”,华为提出“更多比特,更少瓦特”绿色发展理念。

相信你还是有疑问,ICT行业目前对节能降碳是什么态度,有什么动作?基于“碳手印”理念,如何通过ICT技术,使能企业绿色发展?对行业来说有何启示?

ICT碳排放变化如何?三大运营商推双碳计划

“碳足迹”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词,百度百科是这样解释的:企业机构、活动、产品或个人通过交通运输、食品生产和消费以及各类生产过程等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的集合。

举例来说,当我们乘飞机旅行2000公里,会排放278千克二氧化碳,需要植三棵树;当我们用了100度电,会排放78.5千克二氧化碳,需要植一棵树;当我们自驾车消耗100公升汽油,会排放270千克二氧化碳,需要植三棵树……

随着我们日常生活导致碳排放的增加,也因此带来一系列气候变化和可能性的灾难性后果。联合国发布的《2019年排放差距报告》再次为我们拉响警报:如果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2020年至2030年之间不能以每年7.6%的水平下降,世界将失去实现1.5℃温控目标的机会。

笔者查阅了近几年ICT行业碳排放量数据发现,2019年,ICT行业碳排放量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4.2%;2020年,ICT行业碳排放只占全球碳排放的2.3%。从具体的数据表现来看,ICT行业碳排放量所占整体排放比重确实有下降趋势。

根据全球电子可持续性倡议组织(GeSI)报告显示,到2030年,ICT行业的碳排放量将仅占全球的1.97%。

“ICT行业也在不断追求更快的网络通信速度、更大的信息交互带宽、更少的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这恰恰是物理基本原理在信息通信行业的应用。”宋晓迪博士表示。

国内三大运营商是我国基础网络的建设运营者,一直坚持绿色行动。如今在我国“3060”双碳目标牵引下,纷纷响应号召,陆续发布了各自的“双碳”目标和行动计划。

其中,中国移动《C²三能——中国移动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计划白皮书》提出,2025年在公司电信业务总量增加1.6倍的情况下,碳排放总量控制在5600万吨以内的目标。

中国电信《“1236”行动计划》提出,在“十四五”期间实现单位电信业务总量综合能耗/碳排放下降23%以上;4/5G共建共享节电量超450亿度,新建5G基站节电比例不低于20%。

中国联通《“3+5+1+1”双碳行动计划》提出,力争到2023年能源消费总量增幅达到峰值,随着发电行业达峰及绿电交易进程,力争实现2028年碳排放总量提前达峰。

ICT发挥“碳手印”使能效应,贡献大于排放的10倍

根据环保行业组织GeSI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到2030年,ICT技术有可能将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20%,使得排放量维持在2015年的水平,这意味着到2030年,ICT解决方案使能的减排量将是ICT产业自身排放量的近10倍。

具体来说,“碳手印”是通过应用ICT技术,可以使千行百业减少20%碳排放量,10倍于ICT行业自身碳排放。据华为预测,2030年全球有1YB的数据量在云端,如果全部采用更加绿色的全光传输技术,每年可节省1.5亿吨碳排放,相当于种植2亿棵树。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数字化浪潮到来和云计算、人工智能、5G、物联网技术推动减碳,“碳手印”效应已经开始在多领域得到显现。

华为深耕ICT产业已有数十年的经验,在减碳方面也有自己的心得。宋晓迪指出,在寻找可再生能源取代化石能源的同时,业界应该更加关注现有基础设施的能效提升,能效就是用网络流量除以能耗,华为“更多比特,更少瓦特”绿色发展理念就是要持续追求能效最优。

三大创新行动方向,使能千行百业绿色发展

在绿色发展理念指引下,宋晓迪介绍了华为提出的三大创新行动方向。笔者认为这将充分释放ICT潜能,助企业绿色发展一臂之力。

方向一:提升ICT基础设施能效

从此次绿色课堂中,大家获知联合国环境署的观点,现有ICT基础设施的能效提升,可以支撑ICT行业未来减少40%的碳排放总量。

那业界该如何实现ICT基础设施能效提升?华为认为能效提升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包括绿色站点、绿色网络、绿色运营。

首先,绿色站点。通信站点数量最多,占整体能耗最大。从单站单设备减排角度看,运营商可以持续提升设备能量效率和可再生能源发电效率,具体可以从全室外、高集成和新材料三点入手。

其次,绿色网络。移动蜂窝通信是一张网,所以运营商可以从组网角度简化网络架构,提升转发效率,实现网络能效最大化,具体可从三个关键入手,即全光、极简、智能。

最后,绿色运营。从整网的运营角度来讲,业界还要系统性地思考如何实现整网能效最大化,包括用户经营策略、节能策略管控、能效指标的管理。例如,推动2/3G用户使用上能效更高的4/5G技术,将大幅降低单比特能耗,最终实现碳排放强度的降低。

方向二:加大可再生能源占比

纵观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不难看出,能源供给正在走向清洁化、能源消费正在走向电气化,这也是能源领域绿色发展的关键。

《零碳社会》作者杰米里·里夫金曾断言:碳泡沫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经济泡沫,化石燃料文明的崩溃,很可能发生在2023-2030年之间。

那么,该如何“解绑”经济发展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我们需要从能源供给侧和能源消费侧两方面作为切入点。

在能源供给侧,我们需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大幅提升光伏、风力发电比例,逐步取代化石能源发电主导地位。其中,电力电子技术和数字技术的融合,将提升光伏发电效率。

方向三:使能行业绿色发展

要想实现全球碳中和,要先搞明白什么行业是碳排放“重灾区”,以及明确碳减排途径。根据IEA全球能源署、BP世界能源展望等相关资料显示,2020年全球碳排放350亿吨,其中电力行业排放125亿吨、工业90亿吨、交通75亿吨、建筑40亿吨,这四个行业占总体碳排放达94.2%。

中国工程院研究表明,这些行业实现碳减排有4种途径及其贡献度分别为使用清洁能源(67%)、提升能效(16%)、循环利用(10%)和管理调控(7%)。数字技术在这些碳排放重点领域深度脱碳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可赋能行业提效增质,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我们不妨来看看具体的行业表现。

在电力领域方面,数字技术助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数字化使能电力减碳潜力预计在12%-22%。

在工业领域方面,数字技术助力工业实现绿色智造。除行业自身的技术改造、升级外,通过数字技术降低碳排放是工业领域碳减排的重要手段。数字技术在助力工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质量监控、产业链协同、碳封存等方面可以发挥巨大作用,使能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在交通领域方面,数字技术加速交通工具电气化和交通体系智慧化。交通领域积极利用电气化、数字化、智能化手段,降低能耗,打造绿色高效交通运输体系,促进交通工具低碳转型,加速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实现绿色发展。预计数字化使能交通减碳潜力在10%-33%。

在建筑领域方面,数字技术使能建筑绿色零碳运行。建筑行业通过数据采集、统计计量、智能控制等手段,运用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分析数据,将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最优化组合,实现建筑高效运行和能源资源最优化,达到节能低碳的目的。

助企业破局绿色发展,华为创新实践成果多

有了理念的指引和理论的指导,华为也积极与国内外多行业进行深度合作,并结出不少绿色发展成果。

宋晓迪给我们分享了两个华为ICT技术使能国外卡车运行和农业生产上的具体案例。

在欧洲,华为通过移动网络和物联网技术,帮助重卡运输车队减少油耗。一款新开发的APP通过移动网络获取重卡GPS 定位和行驶记录仪数据,可以帮助重卡车队司机优化路线和油耗,并针对故障采取预防措施和维修,节省时间和成本,节省高达15%车辆的油耗。

在瑞士,华为把ICT技术结合无人机,应用在农业生产上。无人机捕捉高分辨率数据,通过5G网络传到云端进行农田数据分析,准确识别和定位杂草和虫害,有针对性的进行喷洒杀虫剂和除草剂,节省农药的使用高达90%。

如果说国外只是小试牛刀,那么华为ICT技术在国内的应用案例可以说是不胜枚举了。

案例一,湘钢联合中国移动和华为共同启动湖南湘潭智慧钢铁5G项目。通过使用包括5G无人天车远程操控、5G AR远程辅助和高危区域的5G高清视频监控,采用数字化通信技术,ICT力量帮助该工厂将生产效率提高30%,有效提高钢材良品率,减少原材料浪费,预计未来三年生产每吨钢铁的碳排放可以降低5%。

案例二,海螺水泥集团在芜湖和全椒的水泥厂区打造“智能工厂2.0”。通过使用无人机AI爆破巡检、地形采集,现场人员在危险区域的工作量降低90%,并提升3~4倍巡检和监控效率;在矿区采用无人矿卡,运营效率提升10%、矿区运输产生的碳排放下降19%。

看完这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案例,笔者不竟感叹,如果说“碳足迹”是人类发展数字经济带来的“黑魔法”效应,那么“碳手印”的诞生正是它的破解之道。

正如宋晓迪所言,在“碳手印”的使能作用下,绿色与发展将不再是矛盾体,“绿色”将带来发展的新机遇,持续发展将点亮更为“绿色”的未来,在数字经济时代,ICT技术会像一股春风,吹绿各行各业。

笔者解读:不断迭代ICT技术,使能企业绿色发展

上完张朝阳与宋晓迪这场别开生面的绿色物理课,相信大家跟笔者一样,对“碳手印”的理念、身边有哪些“碳手印”效应以及华为如何使能千行百业绿色发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不得不说,ICT技术这位“优等生”不仅自身碳排放逐渐下降,而且在助力其他行业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发挥着极为巨大的作用,这值得引起各行各业高度重视。

在笔者看来,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全世界都在朝着这方向努力。华为作为碳中和道路上的先行者,积极付诸实践并持续分享经验,笔者也希望随着ICT数字化技术的不断迭代,产业链伙伴可以共同携手,坚定绿色发展的信念,持续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