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号网

“欢迎农民工回家”:公共话术的尺度、空间在哪儿?

来源:小编鸭子 时间:2024-04-10 23:17 阅读

“欢迎农民工回家!”回来的都是农民工吗?只欢迎农民工吗?其他群体都不欢迎?是否涉嫌歧视返乡群众?

“欢迎农民工回家”:公共话术的尺度、空间在哪儿?

最近,四川达州火车站打出的“欢迎农民工回家”的标语引发热议。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近年来,各种官方标语、口号总是被热议,比如地域,防火防盗防……,比如群体,严厉打击……动辄引发热议甚至骂战。看似只是咬文嚼字,但是背后反映了公众对各种标签、话语的关注,进而更是官方宣传话术的空间、尺度问题,如何才是安全的表达,不让公众觉得被冒犯呢?

岁末年初,成千上万父老乡亲踏上返乡的路,南来北往,西进东出。归乡的路,舟车劳顿,进入家乡地界,看到重要站点、路口有“欢迎……回家”的标语,倍感亲切。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但一看到“欢迎农民工回家”就心生疑惑。

白领、金领怎么成农民工了?不欢迎其他群体吗?这不是歧视农民工吗?

官方回应,本意是表达对农民工的重视,并无他意。

无论白领、金领,经常以打工人、搬砖人、社畜自嘲。

打工人可以自嘲调侃,不能容忍被戏谑嘲弄;

搬砖人可以自我设定,不能容忍被贴上标签区别对待;

社畜可以是自称,不能容忍被划分、被认证。

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身份标签可以快速攫取关于类属的关键词,分门别类,自行排队,强化组织归属感,增强内心认同感,获得认知安全感。

但是可以自我被定义,而不能被他人设限、划分。

网络环境越来越开放,但舆论话术空间却越来越严苛。无论是体制内官员的言论被断章取义放在聚光灯下接受拷问,还是公众认为的片言只语被质疑、责问,亦或者只是普通群体的情绪化表达,围绕性别、地域、城乡、贫富、官民等产生的争议从来不少。

在言多必失的话语语境里,万稳万当不如一默,尽可能保持沉默是给自己的盔甲和保护色。

尤其容易动辄得咎的体制,无论是负面舆情的回应,还是日常工作的通报,更需要字斟句酌、字字珠玑。在越来越复杂的舆论环境里,官方的言论越来越谨小慎微。

出力不讨好,烫手山芋不好接无论官方回应文字如何斟酌,用心如何讨巧,如何体现高情商,始终有被断章取义、过度解读的风险。

传统农耕时代,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按照士农工商来划分群体。随着时代发展,职业、身份、业态越来越丰富多彩,各种新阶层更是层出不穷,就不能用存在争议的标签来设定范围,被争议背后就是被冒犯、不被尊重的观感和体会。

“农民工”称谓本身没有错,但是语言有内涵的局限和外延的无限,需要在一定语境中进行解读。在好心办事的时候,多考虑几分,比如“欢迎老乡回家”是否更好?江西可以说“欢迎江西老表回家”,陕西可以说“欢迎陕西乡党回家”……多些斟酌,多些考虑,少点特别字眼、特殊群体的划分,这样才能好心办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