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号网

文峰负责人称跳迪斯科是为活跃气氛 迪斯科是什么意思?

来源:18号阿蓝 时间:2021-12-14 13:11 阅读

最近,受到人们质疑,被批评有病态的企业文化的文峰公司负责人陈浩,在接受采访时称,跳迪斯科只是想要活跃课堂气氛,提神醒脑。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文峰有搞个人崇拜的问题。陈浩,在企业内部被称作“浩哥”。其官微发布的一篇推文中, 有很多夸张的描述,比如“浩哥是有天眼的”,甚至“浩哥掌握万物之规律”等。还称,凡事只要过了他的眼睛和大脑,再大的难题都会被他轻松解决。

有些文章把陈浩描述为无所不通的“神人”。从陈浩主持会议,到员工自我感悟,在文峰的企业文化中,可以看出对陈浩的“个人崇拜”数不胜数。而一篇吹捧陈浩的文章更让文峰恶评如潮,认为其“洗头变洗脑”。

文峰负责人称跳迪斯科是为活跃气氛

此前,“文峰”已两次被上海市消保委约谈,涉及“大额消费拒不退款、售后服务缺位、价格不透明、虚假宣传、强制消费”等问题。

有网友称,每次路过文峰门店,就看到里面一群人在“军训”,笑死!那你后面挂着的画像,还两面插旗,手下员工全都佩戴着星的肩章,这些是什么意思,出来解释一下!头像不是随便挂的!这个人一直在回避几十万充值的事情!完全是一种传销式的辩解!

只要进店理发,他们就打着首席理发师、总监理发师、高级理发师,收着高价的费用,剪出来的发型,还不如一般理发店15元的技术。典型的大骗子理发店,还有从进店就开始推销充卡,一直到理发结束买单了,还在推销充卡。会员开卡后,以后就会狂轰乱炸高溢价的消费服务,国内百分之八十的美容美发综合店,都是这么玩的!

有人称,上海滩浩哥,还专门针对富人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消费程序,紧紧抓住了富人对爱美、高档次的追求,向他致敬!这次的事如果能再次平息,方显浩哥之能力,手腕,眼界,天眼,掌万物之规律。对浩哥的崇拜从这次危机中油然而生!

网友评论称,美发行业太乱了,也该整顿,整顿,文峰被当做典型曝光,情理之中。精力应用在专业上,而不是搞一些花里胡哨的表面文章上。他被约谈了,但与他上课前跳迪斯科毫无关联,而是指他违规经营。他打太极是最厉害的。

上海文峰陈浩回应老人3年在文峰美发消费235万,媒体报道称,上海文峰确认老人四年内花费207万,并于2021年3月退还剩余98万。

近日,上海文峰因一则微信公众号推文上了热搜。文中称呼文峰创始人陈浩为“浩哥”,有多处类似“浩哥是有天眼的”,甚至“浩哥掌握万物之规律”等夸张描述。文章作者自称是陈浩秘书白寅。文章中在描述到陈浩时使用有“掌握万物之规律”“首屈一指的三百六十行状元大满贯”“有天眼”等较为夸张且充满迷信色彩的措辞。

陈浩向媒体回应此事称,把自己害惨了,并表示自己并没有事先看过文章。该文作者称,因为自己在老总身边这几年,觉得这就是个很正常的现象,纯属个人对他的印象。其并非陈浩本人秘书。

针对媒体批评文峰有病态的企业文化等问题,陈浩在接受采访时表示:60岁的他不懂网络,存在管理责任,只管埋头做好自己的美容美发培训工作。陈浩称自己从没想过控制员工思想等问题。自己喜欢跳迪斯科,早上上课前跳个舞,让自己的大脑记忆力好一点,反应快一点,提神醒脑,也想要活跃下课堂气氛。

针对存在的多种违法行为,目前消保委、市场监管局已对文峰立案调查。陈浩称,自己将承担起责任,哪怕解决完了回去放牛。

迪斯科是什么意思?

1978年7月24日,媒体报道迪斯科开始风靡。迪斯科是英文DISCO的谐音,来源于美国黑人民间舞蹈和爵士舞,最初流行于无业游民之间。1978年,迪斯科蔓延到了各个普通美国家庭中,一时形成迪斯科热。

迪斯科除了一些规定的步伐之外,还可以根据节奏变化即兴模拟生活中的动作,自由而奔放,因此受到年轻人的喜爱。

和较为规范的交谊舞不同,迪斯科适应生活节奏的变化,跟随节拍颤动,自娱自乐性很强。可以单人跳,也可以双人跳,没有固定模式。由于即兴发挥的成分较多,男伴要根据女伴的动作变化配合动作,十分有趣。

在中国八九十年代,娱乐生活相对匮乏,跳舞自然成为简单便捷的娱乐方式。此时欧美的士高风潮席卷了全球,一首《Boom, Boom, Boom! !》又名“哦喔喔 哦喔喔”社会摇前身“的士高”舞让人们感到十分新奇。约翰·特拉沃尔塔凭借在电影《周末夜狂热》中的经典舞姿,成为了继马龙白兰度之后,最受年轻人追捧的偶像“的士高舞王”。

在国产电影中,贾樟柯、王小帅和娄烨的电影中不乏“迪斯科”的身影,那是特有年代的标识。每当他们拍摄舞厅、卡拉OK厅、火车站、棋牌室、街道、工厂等公共空间时,一股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怀旧情绪便扑面而来。在电影《风中有朵雨做的云》中,时间定格在1989年,姜紫成和林慧初相识,两人在舞厅大跳迪斯科,舞步中叠加着一个骚动的时代,摇摆着一代人的热血和欲望。

流行总是喜欢轮回,迪斯科也一样。现在的年轻人一边觉得迪斯科时代的音乐和舞蹈是“复古”,一边沿用之前的词汇把去酒吧跳舞叫“蹦迪”。流行歌唱着《野狼disco》,歌词里“闪耀的灯球”熠熠发光。更别说7月23日澳洲歌手凯莉·米洛发布了回归专辑的首支歌曲,而专辑名就叫《Disco》。Disco从未走远,Disco卷土重来。

迪斯科(Disco)这个词是法语“Discotheque”的简称,意思是“供人跳舞的舞厅”。上世纪60年代起源于法国,上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此前的俱乐部、夜总会等娱乐场所的音乐多由现场乐队提供,而迪斯科音乐只需要一张唱片和一个DJ,就可以让全场燥起来。音乐节拍动感、舞步自由让迪斯科音乐和舞蹈一下子风靡,而1977年上映的电影《周六夜狂热》让迪斯科文化风靡全球。里面来自比·吉斯(Bee Gees)乐队的配乐,主角穿着的花衬衫、喇叭裤等,都吸引了一众模仿者,也让迪斯科文化从此前的较为非主流走向主流。1978年7月24日,美国的WKTU-FM电台把自己变成了播放迪斯科为主的电台,这个改变使得这个电台成了当时收听量第一。

迪斯科文化来到欧洲,在北欧有了ABBA组合,在上世纪80年代来到中国,则不仅影响了一些歌手,也影响了很多导演,有时候它被称为“的士高”。在男女关系仍然较为含蓄隐蔽的时代,“迪厅”给了年轻人交流放松的平台,他们在那里释放精力和青春。很多反映那时候年轻人的电影里都会出现迪厅或者迪斯科音乐。贾樟柯、王小帅、娄烨等人的电影里经常会出现“迪斯科”。

电影《江湖儿女》中巧巧和斌斌蹦迪的歌曲是Village People的经典作品《Y.M.C.A》;《地久天长》中全体一起跳了迪斯科,这是所有人在过去的一段美好回忆;《站台》中几位主角在钟萍家用录音机放《成吉思汗》, 然后疯狂地跳着迪斯科,这是闭塞的小县城里年轻人无处安放的躁动的心;《风中有朵雨做的云》也让迪厅的画面成了1989年的注脚,代表年少轻狂,也在为接下来的20年后作铺垫……

在迪斯科之后出现了更丰富的音乐类型供人们选择,但迪斯科时代无可替代,它将永远被一些人回望,一些人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