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号网

每年2000万人,最大“退休潮”将至 中国如何应对

来源:18号小珍珍 时间:2024-04-10 23:07 阅读

放眼全国,不少省份的退休人数体量已达“百万级”。北京、江西、内蒙古等地都在300万人以上,广东超700万人,浙江更是高达915万人。60后群体持续进入退休生活,以平均每年2000万人的速度退休。

此前半月谈发文称,从现在开始至未来10年间,我国将迎来史上最大“退休潮”。

每年2000万人,最大“退休潮”将至 中国如何应对

史上最大退休潮来袭

从1962年到1972年,这11年是新中国的第二波婴儿潮,也是最大的一波。现在,这一代人将陆续退休!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1949年以来共有三波婴儿潮。第一波在1949年到1958年。那时新政权建立并稳定下来,经济恢复、国家蓬勃向上,出生率处于高位。当时的出生率在31%到38%之间。由于当时人口基数不大,所以新生儿数量最高只达到了2260万人。

然后,是大跃进和三年自然灾害,人口出生率急剧下降。1961年人口出生率达到了最低点,为18.13%。新生儿数量也下降到1197万人。饥荒结束后,人口在1962年出现了强劲反弹。当年中国新生儿达到了2478万人,出生率为37.22%。

1962年更是登峰造极,新生儿达到了2975万人,出生率为43.60%,一直到1971年,人口生育量持续了10年的高位数,这也是近70年来的最高值。但也意味着,明年退休的人数可能更多。

60-70后是我们的主力人口高峰期。每年2400万以上的人口出生,保障了大量的充足的劳动力,让我们成功地实现了工业化。虽然未来十年60后开始大规模退休,但好在80-90后整体人口还不是很少,仍保持了每年2000万左右的人口。这一波我们成功地实现了城市化,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同时房地产行业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

人口老龄化与生育率、人口平均寿命延长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所以会通过制定与实施老龄社会发展战略来尽可能降低老龄化的负面影响,于是,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延迟退休年龄等政策的制定与调整来应对人口老龄化。

以美国为例,其退休政策分三个层次。提前退休为年满62岁就可以开始领退休金,但要打7折,每推迟一个月领取,打的折扣就少一些。正常退休根据出生日期的不同,比如1937年及以前出生者,退休年龄是65岁;1943年到1954年间出生者,退休年龄是6岁;1960年和1960年后出生的人,退休年龄是67岁。

在正常退休年龄内退休的人,可以领取全额退休金;选择延迟退休的人在原有的退休金基础上还能获得奖励性的收益。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退休都在65岁左右,而我国是60岁(男性)。从某种程度说,相比其他国家,我国退休年龄的低龄化是在享受人口红利的成果,成为了现实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派生现象。

我国由于国情不同,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劳动力的就业压力也大,市场经济发展到现在要求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转型,由此带来劳动力供给需求的矛盾,往往是供大于求,再加上近几年疫情的影响,就业问题已经十分突出。

而且,低龄退休在造成劳动力资源浪费和人力资本损失的同时,又加重了养老保险基金的压力。养老金制度的本质,是在职的养活退休的,然后一代一代人滚动下去。但退休人数增加,导致领取养老金的人数增多;另一方面退休人数比新增加的就业人数多,缴纳养老金的人数则会持续下降。

在这波“退休潮”中,每年都会有超过2000万人退休;与此同时,我国每年新增的潜在劳动力供给大概为1700万-1800万。也就是说,我国每年都会减少300-500万劳动年龄人口。

如何应对?

首先是鼓励生育,为何这两年总在鼓励要二胎,要完二胎便催着要三胎,还让公司抓紧出台对二三胎家庭的关怀政策,一年给奶爸奶妈增加双倍的假期,不就是怕加快进入老龄化社会的速度嘛。

但是对于接下来成为结婚生育的主力军90后来说,高昂的结婚生育成本十分打击年轻人的欲望。

《中国统计年鉴2021》显示,2020年,结婚登记人数共计814.33万对,较2019年减少了113万对。这也是自2013年达到1346.93万对后,连续7年下降;这也创下自2003年(811.4万对)以来近17年的新低。相比2013年的最高峰,2020年结婚人数下降了39.5%,接近四成。

其次就是我们的人口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未来10年后,我们将迎来至少3-4亿规模的老年人口,他们也到了退休年龄,一方面社会面临巨大养老压力,同时我们的医疗体系也面临巨大压力。

而年轻家庭面临巨大经济压力的同时还有赡养压力,这批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他们将面临2-4个老人和1-3个孩子,再加上夫妻两人,这个家庭至少5个人,一旦有人失业,那真的就是鸡飞狗跳。

其次,改革养老保险体系。从现阶段来讲,全国超过90%以上的人口都有养老保险。但是,如果剔除财政补贴收入来看,自13年以来基金收入就已低于支出水平,在18年财政部将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并入决算表之后,缺口有了更为明显的上升,一举突破了6000亿元。

所以,今年4月,国家正式出台《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本月初的消息显示,成都已成为四川省个人养老金先行城市。参考日、德、美等国的经验,个人养老金建设对低收入群体、灵活就业人群尤为重要。

不过,个人养老金即使落地,缓解养老金的压力或许还要些时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前所长姚余栋就认为,要缓解压力,个人养老金的替代率至少应达到10%。

还有就是延迟退休,日本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因为人口老龄化速度太快,日本从2000年开始搞延迟退休。先是2000年延迟到60岁,到了2006年又延长到62岁,2007年延长到63岁。后面发现还是撑不住,又在2013年延长到64岁,2013年延长到65岁。

从人社部社保管理中心编制的《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2016》来看,2016年的时候,全国企业养老保险抚养比就从2011年的3.16下降为2.80。按照目前的老龄化速度,如果不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养老保险抚养比会从2019年的2.65:1,下降到2050年的1.03:1。

养老保险抚养比下降到1左右,意味着几乎是一个年轻人养一个老人,根本没办法持续。

最后则是探索低龄老人再就业。仍以人口结构和我们差不多思维日本为例,根据日本总务省2019年的统计数据:日本老年人的就业率是24.3%,65到70岁低龄老年人的就业率是46%,这个数字不能说不高。

而据德国《图片报》报道称,去年约有104万德国退休老人再就业,这一数字再创历史新高。其中70岁以上,拥有固定工作的老人数量为60万。80岁以上的老人,还有7.2万依然在继续工作。

和任何改革一样,养老体系改革不是一出独角戏。资本市场能否为养老基金保值增值提供坚强后盾,城乡劳动力转移浪潮如何找到农村人口养老问题的通道,国民教育如何把百姓纳入到这场变革中,如何最大程度降低转型成本,这些都是中国养老体制改革无法回避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