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号网

苏轼口中的日啖荔枝三百颗 源于客家话的一颗荔枝三把火?

来源:小编鸭子 时间:2024-04-10 23:19 阅读

是的,这个俗语出自于广东的客家话,“一颗荔枝三把火”的意思是吃一个荔枝要吃三炷香,三炷香时间约为一个小时,吃三百颗荔枝就需要三百炷香,那么吃荔枝要三百个小时。也就是说,苏轼所说的“日啖荔枝三百颗”并不是实际的数量,而只是引用了民间的俗语。

苏轼口中的日啖荔枝三百颗 源于客家话的一颗荔枝三把火?

小的时候是吃不到荔枝的,所以很难理解“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含义,杜牧将小小的水果与王朝兴衰联系起来。

后来读贾祖璋《南州六月荔枝丹》那篇文章才知道荔枝不耐存储,所以要尽快运输,这就是白居易说的“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唐史学家严耕望在《唐代交通图考》中详细考证过荔枝的进贡地,真正进贡到长安的荔枝,应当产自蜀地,一个重要原因是从距离上看,蜀地离长安较近,不至于运送到后已经腐败。

在宋人眼里,荔枝不仅是寻常水果,还是一种仙果,所以当苏轼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时候,才会被宰相章惇嫉恨,认为苏轼在惠州生活如此潇洒,没有起到惩戒作用,又下令将苏东坡再贬到更为荒芜的海南岛。

关于苏轼的说法,有人就提出异议。在博客时代,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王大伟在新浪博客撰文《苏东坡“日啖荔枝三百颗”的千古错误》:

说他在广东惠州荔枝园,听“荔枝园老农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是千古错误。荔枝三百颗,大约有二十余斤,吃了会死人的”。出现这个错误的原因,是苏东坡误会了客家话:“‘日啖荔枝三百颗’,源于民间的‘一颗荔枝三把火’,是客家话,苏东坡听不懂,意思是:一颗荔枝三把火。所以,读《论语》要用山东话,读苏东坡的诗,要用广东惠州的客家话。”

到底苏东坡是不是真的听不懂客家话,有人用客家话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进行了转化,并没有出现‘一颗荔枝三把火’这样的表述,看来也只是苏轼夸张的说法。

三百颗,我相信是苏轼的夸张,广州倒也流传一颗荔枝三把火这句话,但是这句话并不见于清代之前的文献,所以苏轼未必就听过客家话上火的说法。

最近荔枝又降价了,小暑正值荔枝上市,老饕可以大饱口福了,不过荔枝已经不算是网红水果了,苏轼看到了又该作何念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