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号网

央视网:星巴克的震惊令人震惊 星巴克星礼卡有啥用?

来源:18号阿蓝 时间:2021-12-14 12:27 阅读

12月13日,“星巴克私换配料标签使用过期食材”事件引爆舆论。当日中午,星巴克中国官方微博回应称,对此深感震惊,已于第一时间关闭了这两家门店,并立刻启动深入调查。当日晚,星巴克方面再度做出回应,确认违规行为存在,为此致歉,表示已于第一时间采取了所有门店全面自查、组织重新培训、增加内部及第三方检查频率与范围等6项举措。

作为世界第一大咖啡连锁品牌,星巴克经常以“行业最高标准为基础,制定并严格执行食品安全金标准”自我标榜,其官网称“食品安全是企业发展的命脉和头等重任”。伴随品牌效应而来的“高品质预期”也成了它的重要获客法宝。

但现在看,所谓的“金标准”在涉事门店何止被降格,几乎被架空:配料标签想换就换,保质期说改就改,过期食材照用不误……这无疑是跟食品安全规范反着来,辜负了消费者的信任,难免给人“所谓的金标准只是给自己贴金”的观感。

央视网星巴克的震惊令人震惊

事发后,星巴克方面迅速关闭了那两家门店,反应确实敏捷,但首次回应中的切割之意来得太明显:先是称“深感震惊”,接着仍不忘自我夸耀——“进入中国市场22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执行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对食品安全问题坚决采取零容忍的态度。”

星巴克方面的“震惊”未免让人有些震惊。首先,记者在两家门店暗访多日发现,这类乱象是存在已久的潜规则,能被扒出并曝光并非偶然。对习焉不察的违规操作“深感震惊”,是否恰恰说明其检查与风控机制有些时候形同虚设?

其次,以往报道显示,此前也有其他星巴克门店因经营过期食品或未及时清理超过保质期的食品,而受到监管部门警告或处罚。这不免让人产生疑问:存在此类乱象的,果真就只有无锡这两家门店?潜规则不是第一天存在,也不是第一次爆出,殷鉴在前, 星巴克对问题再现表示“震惊”,是反射弧太长了,还是戏精附体?是后知后觉,还是玩公关套路?

星巴克没有加盟店,国内5000多家门店都是直营店,直营店出问题,更难辞其咎。更何况,不同门店相继栽在“使用过期食材”上,是否与其报废过期食材会影响门店绩效的考核方式有关?这些深层次和机制性问题不正视,就不能排除舆情过后依然故我的可能。

“金标准”不该是标榜出来的,“严格执行”不能流于形式。此类丑闻频发不啻为对企业品牌力的损害与透支。身为头部企业,有责任在食品安全等问题上起到行业示范作用,而不是用违规之举自己砸自己品牌——再好的金字招牌,都经不起这样的“实力自毁”。

(13日)上午,咖啡连锁品牌星巴克被曝出两家门店存在篡改食材保质期、使用过期食材等问题,随着社会关注度不断升温,星巴克在今天发布回应称,目前两家涉事门店均已关闭。

配料保质期随意改 隔夜蛋糕继续卖

网络视频显示,在江苏无锡的一家星巴克门店,店员在注意到一桶巧克力液已经超过了桶上标明的使用期限后,并没有及时更换,而是继续使用这桶巧克力液制作饮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在门店内过期的食材并非只有这一种,包括抹茶液、桃果肉和可可碎片在内的多款常用原料,都存在过期后继续使用的情况。

江苏无锡某星巴克门店店员:这个没有保质期标签,是因为已经过期了。

此外,如果旧料剩余过多,店员会直接更改标签上的保质期。让原本保质期一两天的食材,被人为延长。

江苏无锡某星巴克门店店员:比如桃果冻等,如果剩得多,就改个保质期。

与此同时,在江苏无锡星巴克的另一家门店,也存在篡改食材保质期的情况。承诺“开封后不过夜”的糕点,会在第二天偷偷上架。

江苏无锡某星巴克门店店员:上面都是这样的,一代一代传,师父带徒弟都是这样带的,无所谓的。

公开信息显示,过去几年,也有其他星巴克门店因食品违法行为或经营过期食品等问题被市场监管部门警告或罚款。针对此次曝出的食品安全问题,13日中午,星巴克发布消息表示深感震惊,已关闭这两家涉事门店,并启动内部调查。此外,星巴克强调,对于食品安全问题采取零容忍态度,并欢迎社会公众和媒体持续监督。

星巴克回复!

门店员工确认违规,全国所有门店将重新培训

针对星巴克无锡门店食品安全问题,星巴克于刚刚发布内部调查结果。以下是回应全文:

经过调查,星巴克已确认12月13日媒体报道的两家无锡门店的伙伴(员工)确实存在营运操作上的违规行为。保障食品安全,我们责无旁贷。这两家门店的情况,高度警示了我们在食品安全标准的日常执行中存在不足。对此,我们向所有星巴克顾客致以最诚恳的歉意。

同时,我们已于第一时间采取了以下行动:

1. 两家涉事门店已闭店进行调查与整改;

2. 中国内地所有星巴克门店立即启动食品安全标准执行情况的全面自查;

3. 立即组织对所有门店零售伙伴的重新培训,严格落实公司食品安全制度;

4. 针对所有门店,增加来自内部及第三方的定期检查与突击检查频率与范围;

5. 强化食品安全问题的伙伴内部举报通道;

6. 积极探索更多技术手段,减少人为操作因素的干扰,争取从源头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

星巴克进入中国内地市场22年来,我们一直将食品安全放在首位。对于此次事件,我们再次深表歉意,并将积极改正。同时,我们会密切配合政府相关部门的调查,也恳请公众及媒体对我们进行持续监督。

江苏无锡:市场监管部门已介入调查

据无锡市场监管微信公众号消息,12月13日,针对媒体曝光无锡市两家星巴克门店有“更换配料标签使用过期食材”的问题,市场监管部门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工作专班全面开展核查处置工作。

市、区两级市场监管部门对涉事的星巴克震泽路店、昌兴大厦店进行了重点检查,初步核实相关企业有更改食品原料内控期限标识、使用超过内控期限原料的行为,已责成2家涉事门店停业整改。市场监管部门同步对全市其他82家星巴克门店开展排查,发现从业人员未戴工作帽、加工区物品摆放杂乱、消毒记录不全等15处问题,均已责令整改。市市场监管局对星巴克(中国)华东北区进行了行政约谈,要求公司对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全面自查、落实整改。

下阶段,无锡市市场监管局将继续组织市、区两级力量,对2家涉事星巴克门店进行深入调查,依法严肃查处。从即日起,在全市部署开展以打击虚假标注生产日期、保质期为重点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全力保障市民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监管怎样加强?专家分析

作为一个在国内有超过5000家直营门店的连锁咖啡品牌,食品安全的监管应该怎样加强?专家进行了分析。

专家介绍,我国《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禁止生产经营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星巴克门店工作人员在知道原料过期的情况下,仍然使用过期食材,甚至篡改保质期,属于故意违法行为。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 陈音江:是要从严从重去处理的,也就是说不仅要对企业本身进行相应处罚,同时要对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包括这个事件直接的责任人,按照他上一年度收入的1倍以上10倍以下进行罚款。

此外,专家表示连锁餐饮品牌出现食品安全问题,说明管理上存在漏洞。专家建议,监管部门要健全食品安全黑名单制度,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 陈音江:如果企业出现严重违反食品安全法的规定,不仅要把企业列入食品安全的“黑名单”,而且要把相关的责任人也列入“黑名单”,要真正发挥联合惩戒的作用。

相信不少人都买过星巴克的星礼卡,可是很少人知道,预付卡还有“保质期”,并且超期还会被倒扣钱。

据《1818黄金眼》报道,杭州的小周有张星巴克的星礼卡,前段时间想去买咖啡,结果发现里面的余额被自动扣完了,查了一下消费记录,发现这张卡每个月都会被扣2元钱的延期管理费,直到钱被扣完了为止。

而他被扣钱的依据便是星巴克预付卡的使用规定:星礼卡自激活之日或末次充值之日(如适用)起算,三年有效。过期卡内有余额,过期后第二个月根据卡内余额的1%收取管理费,最低2元,直至卡内余额为0,不影响卡内余额的使用。

这不免让人问一句,怎么还有预付卡倒扣钱的操作?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预付卡的消费模式被消费者所习惯,预付卡埋下的坑也不少。消费者面临着利息损失、限制选择范围、遭遇不平等格式条款、经营者半路关门等诸多风险。商家玩“消失”,消费者维权难的事件屡见不鲜。

小周这次就碰上了预付卡的“坑”,只不过这家“店”大。最耐人寻味的是,星巴克客服表示,卡过期之后的收费标准在官网有,而线下记者采访的星巴克店员却不确定过期后会不会收费。值得注意的是,星礼卡卡面背后的使用须知只显示三年有效期,有效期过后如何并无说明。

能直接接触到消费者的一线工作人员对卡面过期后收不收费的问题回答都含糊不清,更遑论购卡的消费者。

不仅店员回答含糊不清,“延期扣费条款”在购买时的App界面中也隐藏颇深。报道显示,在星巴克预付卡购卡页面的最下方有使用须知,点进使用须知后,再“购买须知”一栏中点进《星巴克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章程》的链接,直至第四条才显示有关预付卡三年有效期和延期管理费的说明。

要知道,预付卡消费是指消费者先付费后享受服务,是商家以信用为担保的一种变相融资行为。商家把条款隐藏如此之深,这些行为有理由让人怀疑企业是否有试图侵占持卡人财产权的动机,更何况,预付卡经营者本身已长期无息占有持卡人的资金,再予以扣“延期管理费”,情理上也说不过去。

国家对单用途商业预付卡早已有监管。2017年5月1日正式施行的《浙江省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卡面期限过了,经营者不能以延长为由收取额外费用。

2019年3月,许先生因购买8张代金券,共计624元,逾期未使用,被作废,投诉至佛山市消委会。佛山市消委会2019年第1号消费警示,提醒广大预付费消费者:预付式消费,包括线上购买的优惠券,线下购买的消费卡,都属于私有财产,不能因过期而“没收”。

2020年4月14日。商务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单用途预付卡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建立预付卡发卡行业和企业风险监测机制,及时掌握辖区内发卡企业经营动态。

此外,《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六条“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恪守社会公德,诚信经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得设定不公平、不合理的交易条件,不得强制交易”。

此外,星巴克这样的收费方式,涉嫌“霸王条款”,如果事先没有明确告知,已经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选择权。

这个事件也给其他商家一个提醒:商家在推出代金券、预付卡等促销行为时,一定要充分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具体来说,有关的优惠金额可以限定使用期限,但应以明确的方式让消费者知情;本金部分不得随便限定使用期限,否则有可能会被认定为无效;如果本金部分要设定使用期限,一定要充分明确地告知消费者,并取得消费者的书面同意。

这笔扣费,钱小事大。企业不能只企图蒙混过关,不能只寄托在“侥幸不被发现”上。抱有如此想法的企业,对品牌造成的损失可能会更大。